道隐无名

名是“用拯马壮”的产物,用拯马壮之后天位的震中震为雷就成为了月,月的反行入口时就进入到了车循环,这个时候已经在火风鼎中折其右肱,已经出现了有,用拯马壮之后就出现了有名,有名时在坎为水-山水蒙-泽水困的车循环中发展到了于臲卼,就无所往了,就从有名发展到了无名,因为这个时候不但有了万物,同时可以在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中完成善复,所以“有,名万物之母。”

善复从车循环的始治开始一直发展到冥豫成,冥豫成时就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这个时候就“复归于无物”,所以“无,名天地之始”,“道常无名”是因为在坎为水-山水蒙-泽水困的车循环中,月都会陷在凵中,这是因为天位的坎所特具的常性在人位的坎中,就会造成风泽中孚中的“道常无名”,不过,这个时候的无名是月所造成的殆,还不是真正的无名,必须“知止”,士必须完成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而回归到天位的坎中,并且抱持着不可涉大川的原则,才能“知止可以不殆”,士完成了善复才是真正的无名,无名的时候万物在地雷复中进入到由豫,物就成为朴,朴在还没有经过育阳而成为大之前就已经得到了地雷复的挹注,就已经具备了天下神器的资格,所以朴的意义非凡,因为已经脱离了孚乃利用禴,所以“虽小,天下莫能臣。”

隐有三种:第一种隐是隐蔽,人位的艮被陷于凵中的震为雷所隐匿起来,“巽称而隐”时水风井-火风鼎的人位的巽就变成了人位的坎,水风井-火风鼎就成为坎为水-火水未济,由于经历了山地剥以至于无法发展到冥豫成的高度;第二种隐是火山旅时的隐微,已经困于葛藟,于臲卼了,已经化为尘泥,具备了通过回天之门的条件;第三种是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时的道隐;道隐是炼神还虚时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道隐就等同于得一,真人在天位的艮中抱朴守一时是道隐,圣人在天雷无妄中示以一切众生时是道显,炼虚合道兼具道隐和道显。

道隐具有三种特性:第一种特性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让道隐没有一次不能发展到冥豫成的高度,意味着每一次反行都可以自动完成天山遁-天地否;第二种特性是天山遁-天地否时人位的尸国就隐匿起来,只有天位的主国彰显出来,这是显比的结果;第三种特性是用其光的时候光而不耀,日月隐曜,不再进入到孚乃利用禴中,而且“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帛书版乙本用的是“道襃无名”,襃同褒,褒是衣保,衣代表泽地萃的车循环,保是不善人之所保,已经成为善人之宝,泽地萃的车循环和衣中的爻都被推送到天位的艮中,襃的意义是为大为盛,“道襃无名”是“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的最高的境界,没有比道大更高的境界,道大不同于大道,大道是以山泽损的人位的大用作山地剥,道大则是得一,域中有四大时道大高于天大,天大是育阳之后的告公用圭,也就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而道大则是得一的境界,已经等同佛性。

《礼·礼运》“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属于隐蔽和隐微阶段,这个时候是“礼义以为纪”,礼记的意义在于“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因为“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有名就会造成众甫的灾殃,而且大道既隐时只达到了小康的境界,所以需要更高的发展,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则已经进入到善复的过程中,发展到了“道隐无名”时已经完成了“同人”,而且“域中有四大”,就达到了大同境界,也就是老子所谓的大顺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