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风升

地风升的卦辞是:“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而彖传对地风升的卦辞所作的补充是:“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元亨说明了已经完成了五气朝元,有了元神,发展到了“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高度,就见道了,而见道之后进入到“夬履”中,在泽山咸的人位的艮中“王用亨于西山”,开始了炼神还虚的过程,而一直都在“品物咸亨”中,必须完成了五气朝元之后,有了元,才有亨。

彖传对元亨所作的补充是强调的是在火水未济的车循环中“专气致柔”之后,从“归妹愆期”进入到“迟归有时”中,从泽风大过进入到雷山小过,从坤为地的直方大的角度来看则是从雷火丰的直中升到雷山小过的方中,就完成了“巽而顺”,这是在齐乎巽中完成的顺,也就是孚乃利用禴中的山地剥所造成的顺。

刚中而应是告公用圭的刚在完成了中行之后,而在五气朝元时发展到天位的艮中,完成了“殷见曰同”,而达到了“同声相应”,之前则已经在泽山咸中完成了“时见曰会”而“品物咸亨”了,再加上“殷见曰同”的时候已经得一了,而“利见大人”,所以达到了大亨的境界,“大亨以养圣贤”,已经步入了在泽山咸中涵养圣贤的境界,在孚乃利用禴中一直在“绝地无留”中,无法进入到泽山咸的留中,所以还不是圣贤,大亨时才开启了圣贤之路,这是“用见大人”的意义。

“用见大人”是在完成了“弱者道之用”,以进一步地完成“柔弱胜刚强”,而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就“利见大人”了,“利见大人”在易经中出现了七次:巽为风、天水讼、泽地萃、水山蹇2次,乾为天2次,所以五卦中都有地风升的成分,而地风升则着重于“弱者道之用”在“利见大人”中的意义,完成了天山遁,就得一了,得一时就“利见大人”了。

用见大人的过程还在车循环中“专气致柔”,所以还在火地晋的“失得勿恤”中,意味着还有至临所引发的车循环和山地剥,还有“晋如摧如”的力量,就会造成水山蹇的摧折,但是因为可以发展到“来章,有庆誉”,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中的甲在地雷复的力量中归藏于天之后就“有庆”了,“有庆”指的是“介疾有喜”,就可以进入到泽雷随的唯用震为雷的“有喜”中。

“南征吉,志行也。”志行是告公用圭的上升,因为“咸临贞吉”是归正的志行,人位的震一动就失仁而后义,就进入到了巽中,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在“众允”时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在来反时被用于南征时,能够“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处其厚,不居其薄”就可以不进入到山地剥中,“处其实,不居其华”是做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意味着能够从“利己转”入到“有厉”,而成为“藉用白茅”的力量,而产生顶天功德,这个时候就可以完成告公用圭的转型,而进入到天山遁-天地否的胜中,而有了大吉,所以“南征吉”。

“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中的岐山是周兴之地,“鸑鷟鸣于歧山”,鸑鷟是“凤凰”,凤凰代表泽天夬,说明了岐山是泽天夬中的巽,此时已经从泽天夬进入到了泽风大过,在“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时进入到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所以得以进入到乾为天-泽天夬中,此时士在泽风大过-泽水困中持卜敲打人位的艮,做着“敦复”的事情,此时还在孚乃利用禴中,一直发展到天位的艮中,就完成了“冥升”,“冥升”是日升,意味着车循环和山地剥都被置顶,再“敦临”到地泽临中。

此时已经“冥豫成”,又在“有渝”的心法之下进入到“渝安贞”中,历经十二年的炼神还虚,也就是安道过程,所以“利于不息之贞”,因为已经进入到了泽中,就不至于进入到“至临”中,也就是不会用到山天大畜-山泽损的力量,所以“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升阶”是水地比和日在地雷复的力量完成了上升,完成了“显比”,人位上就没有了戎,这就是《孝经·开宗明义章》中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立身行道是士的志行,士在泽天夬中立身行道,将大道发展成为天道,而“复归其明,无遗身殃”了,才能称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指的是“扬于王庭”,就如同石猴瞑目蹲身进入到水帘洞中,在人位的艮中“告自邑”,完成“自我致戎”,在父母的力量中完成“显比”,父母是坤为地和地雷复,意味着结束了天水讼中的天子之孝,“孝之终也”是脱离了孚乃利用禴的孝,而进入到雷山小过的慈中,进而在无为中进入到天山遁-天地否中,就完成了“用见大人”而有了“大亨”,就“大得志”了,因为已经“有国之母可以长久”,于是就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而利用攸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