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地火明夷的卦辞只有“利艰贞”三字,彖传对地火明夷加入了三个层次的补充:“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第一个层次的补充是:“明入地中,明夷”,说明了地火明夷的本质,明是日月,也就是易,日是阳,月是阴,合起来指的是“阴阳大化”,也就是车循环,地火明夷在用拯马壮时将人位的震的震为雷挹注到天位的震中,天位的震就“获明夷之心”,而在至临时“于出门庭”进入到人位的兑中,进入到了车循环,车循环中具有山地剥,造成了夷平的效果,同时也产生了山水蒙的吝,所以文明代表着车循环,而地火明夷的车循环可以发展到雷地豫和泽地萃的程度。
第二个层次的补充是:“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内外指的是“比之自内”和“外比之”,也就是以车循环完成“比之自内”,以“外比之”达到坤地的柔顺,也就是在劳谦中发展到雷地豫,或是在泽水困中发展到泽地萃,而结束山泽损的大所造成的难,也就是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所造成的难,以至于进入到山水蒙的“用说桎楛”中,唯有发展到了坤地,没有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才能免于车循环和山地剥,“文王以之”谈的是地风升的“王用亨于岐山”,岐山是周兴之地,在泽风大过的巽中,安道过程在炼神还虚中,还有孚乃利用禴的车循环和山地剥,藉以消弭告公用圭所造成的“大难”,也就是消弭“至临”。
彖传藉着“文明”将地火明夷、天火同人、火天大有、泽火革、山火贲五卦关联在一起,说明了地火明夷可以如天火同人般先登于天后入于地,所以具有见道的能力,再进入到“箕子之明夷”时就是泽火革,就进入到安道中,在山火贲的贲其须时可以转入到雷泽归妹的归妹以须中,就从交的力量中进入到直的力量中,就可以在雷泽归妹中完成善复,所以本质上五卦都属于炼神还虚之卦。
第三个层次的补充是:“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彖传藉着“利艰贞”将地火明夷、山天大畜和火雷噬盍的关联在一起,说明地火明夷的力量来自于山天大畜,并且兼具火雷噬盍的胜解功德;
“晦其明也”中的晦具有“君子以向晦入宴息”的性质,说明了地火明夷的明晦是以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为目的,天位的大中的龙衣就会在山天大畜的力量之下至临到人位的兑中,而引发车循环,造成了“晦其明也”;
“内难而能正其志”的内难是至临时告公用圭所造成的难,不过,在完成了比之自内后“能正其志”,说明了士已经从黄能恢复成为天的大能,而在地雷复的力量中完成了“正其志”,就完成了五气朝元,而见道。
“箕子以之”则是在完成了五气朝元之后进入到夬履中,所以“箕子”是在“王用亨于西山”时进入到发生在泽天夬中的安道过程,象传指出:“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说明一直在地风升的“利于不息之贞”中,而明代表车循环,车循环不能一直在人位,这是“明不可息也”这句话的关键,所以必须“袭明”,“袭常”时只具备了“归而逋”的能力,也就是能够将人位的艮中的众甫归藏到天位的艮中,说明“袭常”无法消弭孚乃利用禴,而发展到“袭明”时则具备了将车循环和众甫都归藏于天的能力,代表着已经“人无我”和“法无我”了,而人位的艮中就只有“甘临”而没有“来反”,意味着已经“不落言诠”,彻底地脱离了孚乃利用禴,不见地火明夷,这个时候就是“无所不知之谓圣,妙而无方之谓神”的境界,唯有知临,唯用震为雷,既神且圣,就得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