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涧换马第九难

陡涧是地雷复-雷火丰所向上推送的阜,完成了风泽中孚的中行之后,继续朝向高高在上的风火家人-天火同人发展,所以出现了门,这个门就是南天门,在走的是阜中的三星,走向三星在天,日昃之离再反行入艮,就出现了间,这个时候已经在水风井中,形成了三星在户,三点水代表心法,间的心法是日昃之离的心法,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或是在火凤鼎的中行中,或是在不节若则嗟若的嗟中,此刻“正是那腊月寒天,朔风凛凛,滑冻凌凌,去的是些悬崖峭壁崎岖路,迭岭层峦险峻山”,这里出现了一个去字,留下了关键的时空线索,去的时候正是将皿的力量转换成为嗟的时候,说明在大耋之嗟中,当行者把师父送在那高阜上坐了,却来牵马挑担,止存得一担行李,不见了马匹,意味着原来的马匹已经成为用拯马壮的力量,才出现了换马的因缘。

换马的涣涉及到风水涣,风水涣是用拯马壮之卦,风水涣是进入到王假有庙时期的关键之卦,美轮美奂的力量被人位的离的两只手向上推送,再重新进入到人位,就焕然一新了,这个过程是涣奔其机,先换后奔的目的在创造机缘,腊月寒天是震为雷合体于人位的震的时节,所以机中的木指的是人位的震,几则说明了旅于处的存在,即将进入到水雷屯,在此之前会惟入于林中,林是火山旅的林,如果在几上下功夫,就不如舍弃,因为已经有了鹿了,不需要虍和天了,多了就失去了水雷屯的壮丽、欢乐和宴飧,在希腊神话中水雷屯是美惠三女神所代表的力量,美惠三女神是爱神阿佛洛狄忒的随从,泽山咸的力量最忌讳几,所以几不如舍,换马是玉龙化马,玄的力量已经进入到了玉的力量,玉是玉兔,指的是泽山咸的力量,所以易经特别强调几不如舍,泽山咸是居舍的性质,换得玉龙为马是进入到风雷益-水雷屯的前兆,虽然腊月寒天,朔风凛凛,滑冻凌凌,却是壮丽、欢乐和宴飧时节。

寻船渡涧是大事情,三藏以马无鞍辔,怎生骑得?且待寻船渡过涧去,再作区处,行者道:“这个师父好不知时务!这个旷野山中,船从何来?这匹马,他在此久住,必知水势,就骑着他做个船儿过去罢。”三藏无奈,只得依言,跨了刬马,这里的刬马是具有束帛戋戋和剥床以辨两种功能的马,乃有渝之马,玉龙化马成为刬马是为了进入水雷屯,三藏寻船渡涧是向上而行,所以行者认为这个师父好不知时务,射阳居士用了这么生僻的字,就是让读者驻足,思考一下其中的意义,并且悟一悟为什么行者抱怨“这个师父好不知时务!”,这个时候此涧里的水神化作渔翁,撑着一个枯木的筏子,顺流而下,行者不得不招呼来度,舟是五,五是取经的队伍,属于重型力量,要到收得沙僧十六难的时候才会有舟,沙僧是观音菩萨取经人四众中第一个被收为皈依弟子,却是最后才加入取经人队伍,因为舟一出就结束了智慧女神雅典娜所引导的巽为风时代,而彻底地踏上取经之路,这个时候还没有舟,筏子原是驶向水雷屯的载具,枯木具有一种象征意义,意味着磐桓之木已经成为了枯木,所以行者大发抱怨,却莫可奈何,因为三藏矢志“诚心了性上灵山”,而上了西岸之后借宿里社祠则是诠释“广大真如登彼岸”,三藏问住持道:“此庙何为里社?”老者道:“敝处乃西番哈咇国界。这庙后有一庄人家,共发虔心,立此庙宇。里者,乃一乡里地;社者,乃一社上神。每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日,各办三牲花果,来此祭社,以保四时清吉、五谷丰登、六畜茂盛故也。”里社祠乃天泽履中的庙宇庵院,田是畴离祉中的田,不具天、大、隹或甫的性质,神在天位的艮中视履考祥,以保四时清吉、五谷丰登、六畜茂盛,所以其旋元吉,这叫神司,当天位的田反行到人位的土时就进入到了雷泽归妹,雷泽归妹是切中时务之卦,易经中唯一谈时的一卦,这是时乘六龙以御天的时节,六龙不是六条龙,而是用六时的玉龙化马,完成了中行之后就是时乘六龙以御天以御天的时节,御天的时候就进入到了风火家人-天火同人-天山遁-天地否-天泽履,天位完整的时候就具备了明的必要条件,在王假有庙的初期阶段,处于智慧女神雅典娜所代表的巽为风中,风水涣是涣奔其机的一环,而这个时候最切中时务的力量是巩固了天之后进入到天泽履-雷泽归妹的輹循环中。

九谈的是用九,用九远不如用六的全面性和重要性,用九仅发生在壮于頄到获匪其丑的过程中,也就是火山旅中,用九只是用六中的一环,见群龙无首吉中的首不是龙首,充其量只是马首,日成为目中精时与人位的离结合成为马,完成了见,也就是天山遁之后,就吉了,所以第九难的主角是马,龙在或跃于渊之后已经成为了马,龙马精神不在十二生肖中,而在或跃于渊中,双叉岭时三人连马都跌落坑坎之中,熊山君、特处士和寅将军很显然不喜欢吃马,也不稀罕三藏,只吃了两个随处,到了蛇盘山鹰愁涧才遇上孽龙吃马,蛇盘山鹰愁涧是人位的坎,正处于山水蒙-火水未济,要到这个当儿,小白龙才吃了三藏的白马,出现了丧马,马身是人位的兑,子克家时没有人位的兑,所以没有马,龙子归真化马形则已经到了丧马勿逐自复时,自复的时候已经是龙马了,天位的大与人位的大合而为一,力量变得更好,所以丧马不是坏事情,射阳居士一向会在西游记各回中留下大量与主题相关的线索,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理解主题,然而陡涧换马第九难中谈九却只有一个九曲黄河,“这猴王拽开步,跳到涧边,使出那翻江搅海的神通,把一条鹰愁陡涧彻底澄清的水,搅得似那九曲黄河泛涨的波。”这个九曲黄河谈的不是黄河九曲流,而是浪淘沙九首,九曲黄河万里沙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句,浪淘沙是水风井-火凤鼎中的大浪淘沙,需于沙时已浪淘尽出千古风流人物,圣人心力相依相继,彼此借力和接力,相互成就。

浪淘沙九首

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庐山居士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晚年字号庐山人,作品中有《天论三篇》,易学修为与亲证功夫已经达到了居士和山人的层次,除了文学上的意境之外,当然还有弦外之音,道中人都心领神会,一到十十数是易经根本之数,射阳居士借力,以浪淘沙九篇暗合九九八十一难的九个九,每一个阶段的九都不一样,需要自己用心体悟,也可以与西游记相互印证,《天论三篇》有一个跨时代的观念,交相胜和还相用的观点到了今天都历久弥新,可以作为现代的天人合一的指导原则,“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耳。”与此同时庐山居士还提出了还相用的观念,“万物之所以为无穷者,交相胜而已矣,还相用而已矣。”交相胜是人天各有擅场之时,还相用则是无时无刻的合和,前提是不能浑然不觉,浑然不觉时,又如何交相胜?更重要的前提是不能折损,否则就无法还相用了,年轻的时候是黄石公式的皈依关系,开悟的时候的合和的关系,及老则是交游的关系。

玉龙化马之初是无鞍之马,玉龙化马是反行的力量,玄已成玉,目的是进入到水雷屯,而鞍辔却是上行之后在反行入口的力量,控制了玉龙化马的力量,鞍辔的鞍是巩用黄牛之革发展成为执之用黄牛之革,革一路向上,最后可以成为或锡之鞶带中的革,发展到了鞍的高度时是风火家人,风火家人的前身是风泽中孚,意味着已经完成了中行,马匹亡了,这匹马已经不是御赐的白马,已经是玉龙归真所化的白马,玉龙是用六时所带来的力量,玉龙化马在风泽中孚-风水涣,处于一个涣奔其机的选择点,可以迳入风雷益-水雷屯,必要的时候可以进入到辔所代表的车循环中,辔是用双重的系系住车,系遁与有疾是并行的两个心法,出现系的时候就会进入到有疾中,进而转入到泽地萃的领域,就会出现大耋之嗟的回环往复,所以系遁与车循环相关,这个时候就不考虑明的问题,明的时候反而不需要鞍辔,玉龙化马的初期也不需要鞍辔,在巽为风的阶段并没有鞍辔,鞍辔的出现意味着出现了捕兽夹,力量之中有两个捕兽夹,分别在水泽节的不节若则嗟若与泽地萃的萃如嗟如中,兽是禅变成了三才阵势,落伽山山神土地蒙菩萨差送鞍辔,因为鞍辔是西行取经不可或缺的物品,对于凡夫而言,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如果没有西天取经所带来的力量,就连凡夫都不是,只是一个无用之人,无用与勿用具有很大的差别,鞍辔是九的辅助物,不同于获匪其丑,因为没有经过山地剥,可以说只是舟车往返的行经,没有鞍辔的话马就始终在水雷屯中游荡,无法进入到取经之路,文中鞍辔出现了15次,以说明鞍辔的重要性,取经不能没有鞍辔。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