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分三色六十二难

怪者奇也,怪在人位的坎中运用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用作来反,持心拿土,来反的力量表现在人位的艮中的众允中,带来了犬和出自穴的力量,所以怪具有疑的性质,而在甘临时不仅具有来反的性质,同时已经进入到了臲卼之中,所以“诡于众而突出”,尤其是身处无将大车中,拥有山天大畜中的告公用圭之力,却因为震为雷被用在往来中,没有了二,就没有一和二共同组成的三,所以人位的坎中没有三的农用八政,就没有只有小的在自动性,却又不在水天需的小有言中,所以这个时候的用兵属于诡道,“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个时候是以敢问的方式运用告公用圭,在无将大车中每一步都是示的行动,属于用间的范畴,非常地诡异难懂,需要从敢降低到不敢的层次,不敢为天下先时才能完成时归,所以非圣人不能用间,只有圣人能够“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敢为。”

分是分别,指的是威用六极中的贫,也就是在车循环中以贝的力量来完成分,易经系辞中强调:“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方是以离为火的米和伏戎于莽中的犬来完成聚,聚者会也,也就是泽山咸的时见曰会,物则是以君和羊的力量来完成分,指的是风水涣中以用拯马壮进入到车循环,聚的时候就吉了,分的时候就凶了,“沙门修炼纷纷士”是在需于沙中的修炼者,在放弃了车循环和完成了时归就成功地进入到了禅天中,这就是“断欲忘情即是禅”,所以必须结束车循环中的分,要成为行满功完的大觉仙就必须脱离车循环,第六层次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咸其辅。

三是一与二结合在一起,小狐汔济的时候一进入到了二中,与二一起陷于凵中,二是震为雷,本身不具备自主意识,需要一的主导,于是乞就成为气,三是拥有震为雷的光明力量的主控者,观我生进退中的进是士在进,退则是三在退,三推到了人位的艮中,就收束了三才阵势,就没有了斉乎巽,实际上就结束了三星在户的局面,踏上了三星在天的第一步,《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之所以能生万物是因为既是车循环中的枢纽,同时也是完成农用八政中的宾的主控者,物以群分是在车循环中,君和羊都消陨了,必须藉着三的农用八政中的宾完成归正,结束孚乃利用禴的有孚失是,三五成群地回归天位,才能丹成,“纪之以三,平之以六。”纪是用间时的神纪,用间时“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神纪是三的事情,三必须结束用六,进入到三星在天。

色是人卪,卪古同节,说明了色与水泽节的关联性,在不节若则嗟若中完成了色空,因为“水可以绝”,绝则穷,故引申为极,就其人天且劓了,断绝是山地剥的效果,意味着一和二陷于凵中,孙子兵法在《兵势篇》中谈色,所以色谈的是兵势,也就是告公用圭,唯有告公用圭就能够完成山地剥,又能够转化为顶天功德,水中行只能造成绝地,“绝地无留”,无法进入到泽山咸中育阳,所以“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无狎其所居是绝地无留的表现,也就是水中行的结果,根本进不去泽山咸,自然无狎可言,而服之使人不厌,无厌意味着顺服了,生的力量已经渎了,“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所以“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的用威在水中行中只能造成无狎和无厌的结果,因为“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四指的是“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也就是泽地萃、泽水困、地火明夷、山地剥四者,五则指的是水天需中的舟,都不是可以成就霸业的力量,所以用威必须用到山天大畜的程度,而且必须进入到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中,才能成为天雷无妄的霸王之兵,孙子兵法在《兵势篇》谈色:“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由于无法进入到泽山咸育阳。自然就无法得一,自然就无法进入到天雷无妄的胜中或风地观的观中,当然在此之前也“不可以夺”,夺是夺门而出,也就是在“冲气以为和”的时候冲出,色是藉着直的力量中的积雷成丹用在水中行的多中的结果,造成了诸多损失,这个时候就可以明白射阳居士在七十七回中所说的“六六形色恨有名”,如果到了第六层次还在用六中,追求三十六宫春,而不是自在,就失去了在“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时夺门而出的机会,西游记的第六层次是射阳居士的最胜智现前的层次,主要的基石是《易经》、《孙子兵法》和《道德经》,如果能够从两者的高度解析西游记的第六层次,就与射阳居士的最胜智相合了。

六十二谈的是第六层次中的二,但是主角却是三,行者在《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中钻透阴阳瓶,阴阳瓶是水风井中的成员,瓶是汲水用的小瓶子,汲水所代表的意义是“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易经藉着羸将水风井的羸其瓶与雷天大壮的羸其角关联在一起,因为雷天大壮发展到了风天小畜-水天需时就进入到了水风井,并且经历了山地剥而羸,阴阳瓶代表着孚乃利用禴,挈瓶之智不是比喻浅薄的知识或智谋,而是把反行的丰和刀都推送到天位,意味着超越了水风井,也就是降服了三怪中的老大,而完成了三退,这是完成时归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往来井井,无论火风鼎,无论车循环,阴阳之气的往来都会进入到水风井,都会造成山地剥,以至于“亦未繘井,羸其瓶”,不但没有完成“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反而进入到了山地剥,“井谷射鲋,瓮敝漏”也是经历了山地剥,鱼被射到天位的坎中,贯鱼了,身则被交付给人位的震中的人,阴阳是孚乃利用禴中的往来之气,羸其瓶和瓮敝漏都是经历了山地剥,钻破阴阳瓶就是舍弃了孚乃利用禴,走上了真人的智慧之路,就进入到了第六层次,道德经唯一一处谈到了阴阳是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万是人位的艮,物是人位的兑,在孚乃利用禴中负阴而抱阳,钻透了阴阳窍就意味着进入到抱朴守一的范畴,而分野在于冲气以为和,和兑中的震为雷被用作中时和兑成为强梁者和来反的父,就三岁不得了,无法完成大有得,教是扭转乾坤之道,教是持卜敲打爻和子,就完成了“天子之孝”,告公用圭发展到了这一步已经脱离了山地剥,进入到处山之军中,以完成时归为目标,就可以大有得和恒不死,告公用圭因为有了教父而拥有了顶天功德,狮驼山四难中生、死、杀、活、敢是主题,这一些观点也正是道德经中的主题,“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敢是勇于进取,也就是勇于观我生进退,在士进三退的来反中完成了杀和死,勇于敢是敢为天下先,这个时候争斗重于天下社稷,而勇于不敢是我有三宝中的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是因为重天下社稷而有所繟然而善谋,所以符合天之道,就可以在帝乙归妹以祉元吉的时候恒不死,同时在咸其辅颊舌的时候活,可以因为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而做到“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西游记的第六层次就在阐明获致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的方法。

大圣与八戒战青毛狮子怪时张开大口,就要来吞八戒,八戒害怕,急抽身往草里一钻,大圣代替了八戒,被妖精一口吞下肚去了,吞是天位的大在水山蹇的情况下反行入口,风山渐必须转入水山蹇中以玄的身份反行,大圣自然也在其中,老魔吹嘘道:“孙行者被我一口吞在腹中哩。”第三个魔头大惊道:“大哥啊,我就不曾吩咐你,孙行者不中吃!”那大圣肚里道:“忒中吃!又禁饥,再不得饿”,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谈中吃不中吃?中吃是完成中行,水山蹇的来反时是吞,吞的时候是“吞舟之鱼”,吞舟之鱼因为具有山地剥的能力而“不游枝流”,而利御寇的风山渐则是效法“鸿鹄高飞”,就“不集污池”,大圣的中吃是进入到火山旅的禁饥和艮为山的不得饿,意味着进入到利御寇的风山渐,就摆脱了山地剥,以后再也不会出现“我仇有疾不我能即”的情况,无我就一步超越了火凤鼎,老魔令人烧些盐白汤,打算把孙行者哕出来,而偏偏孙行者正是岁中的两个廿足,由不得用行师的子,以至于青毛狮子怪吐得头晕眼花,黄胆都破了,行者越发不动,最后令人把自己那药酒拿来,药酒指的是药和酒两种心法,药是约纳户牖的约,酒是有孚于饮酒,都正中大圣的下怀,都可以助长大圣的力量,大圣接了七八锺吃了,便在肚里撒起酒风来,老魔不得不求饶,就此降服了老魔,就从交的力量的左道旁门进入到了直的力量的回天之门中,所以“魔王还归大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