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捭阖策 反应篇之二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若张置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其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

人言者指的是藉着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用作来反,所以属于动的范畴,动指的是车循环,藉着车循环用说桎楛,所以人言者在说中;己默者是安己者,默顺风而冥豫成,已经在有厉中,有厉成为通过回天之门的动力,静是丹和生的反行用于兵争,丹在水山蹇的来反时反行入口,生在艮为山时反行入口,丹和生是在直的力量中反行入口,静的时候已经在輹循环中,告公用圭已经完成了转型,具有了顶天功德,所以已经具有善复的能力,己默是关键。

因其言是有言发展到了因地,也就是水山蹇的来反中,有言的来反是为了进入到水雷屯中,因其乡人而用,所以在车循环已经形成了听之后,也就是已经产生了再三渎的现象时,仍然听其辞,继续在泽地萃-泽水困的乱中,只能听任,因为已经在王臣蹇蹇中。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有言发展到了火山旅无法完成三星的和合,因为无法严收人位的坎中的成员,意味着无法超越我执,所以必须藉着来反来来求之,王臣都空了,就自然超越了我执,这里的应是当的意思,指的是田相值,到了无所往的时候没有了我执,人位的兑中的朋必然全部反归于娣,完成出自穴,而进入到由豫中,所以空的意义是反求诸己,利己是志意的呈现,空了就没有了志意,这个时候母政已经开始,而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地雷复所需的力量,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完成由豫,就可以达到同声相应,理论上可行,可是为什么出现老年痴呆?因为反求诸己不得其法,反求诸己之所以失败在于习坎过于深厚,空了还是再继续,所以第四层次的主要任务是打死习坎,开悟是根据之一是打死了习坎,才能进入到第五层次,不能在没有打死习坎之前就妄谈反求诸己,因为只会造成愚痴,鬼谷子这一句话不圆满,特此补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言有象就是有言已经进入到了由豫,劳谦让勿用之牛变成了大象,在由豫时被牵出,并在泽山咸中育阳,得一时就进入到了圣人的世界,就结束了有言,开始了圣人的不言之教。

事有比是或从王事时有水地比的参与,天位的坎的行带动了告公用圭,成为或从王事的主力,实际上山地剥是原筮的参与,小驾着舟来助阵,没有小就没有来反,不宁方来才造成了有它的结果,事有比在泽风大过的范畴,如同大洋中的浮木,浮木上还有来反的斧钺。

象比是水地比已经从内比之发展成为外比之,而进入到由豫中,以观其次是因为受到雷火丰的往得疑疾的影响而有疑,所以必须勿疑,勿疑是让由豫的力量一直向上发展而达到冥豫成,先进入到雷地豫才能进入到泽山咸,继而进入到天山遁,最后才完成天地否,得一之后才进入到天泽履-天雷无妄中,因为已经得一,所以虽然用到了育阳之后的火泽睽的自我加持而建立人位,具有元阳的效果,却没有匪寇的问题,因为已经完成了天山遁,没有来反了,所以可以做到“履虎尾,不咥人”,由此可知天山遁是躲劫避难的心法,要做到勿疑就必须在风地观中的审查时就已经了然于心,否则容易半途而废。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

象者是在劳谦时完成了或承其羞,而在撝谦时士牵出大象,就将或从王事从获匪其丑的层次提升到或承其羞的层次,关键在于示脱离了人位的坎,进入火山旅中,所以象其事属于神纪的范畴,也就是炼神还虚的范畴;

比者是将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者,也就是“不宁方来,终来有它”者,比其辞是在泽地萃-泽水困的乱中,而困于金车,此时水地比所带来的告公用圭可以完成内比之,成为练气还神的主力。

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

无形是山地剥所形成的无,有声则是水风井-火风鼎所产生到结果,到了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造成了再三渎的时候就无法变化了,就无声无形了,所以以无形求有声时已经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中,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只能产生求小得的结果,我在凵中,所以不是我所完成的求小得,而是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中的童蒙所造成的结果。

钓语是在车循环中用说桎楛,完成对人位的艮的约纳,水山蹇时金玉的力量都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所以是用金玉完成约纳,就可以进入到风泽中孚的吾与尔靡之,在车循环中说的话语要送到天位的艮中,完成咸其辅颊舌,所以称为钓语;合事是或从王事从水山蹇发展到了火山旅,在火山旅中完成三星的结合,所以唯有或承其羞能够毕其功于一役,保全了天位的大和震为雷才有可能合事,不仅可以合事,而且可以大有得,所以得人实也。‌

若张置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

若张置网是火地晋的“晋如摧如,罔孚”的效果,火泽睽的人位的震被用在车循环,来反时山地剥造成了网,取是取女,兽是狐狼之属,取兽的目的是在鸟兽成群的时候完成过涉灭顶而灭之,鸟兽就被“拘系之乃从维之”在天位的艮中,这是泽风大过中的见,而多张其会而司之则是从多次的来反之后发展到泽山咸中,当臣司事于外的时候说明了已经遁走了,这个时候的臣是何天之衢和视矍矍中的两个目,一个是王,一个是臣,实际上是王司事于外,意味着完成了善复。

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善复是道合其事,也就是说或从王事符合了天道的标准,在道合其事的过程中,如果以彼自出之的方式为之,也就是没有经过或承其羞的方式,看起来很像,却因为经历了山地剥,而只能达到有疾的高度,这样的出自穴是在车循环时完成自见和自贵,自见是四时之见,自贵是风水涣所完成的贵,自见和自贵不是圣人的时归方式,“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圣人是以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来完成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爱是亲,亲指的是雷水解-火雷噬盍中的或承其羞;此钓人之网是四时之见之后再度进入到水山蹇的来反时的钓人之网,陷入“取女,见金夫,无攸利”的循环往复中。

常持其网驱之,其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

常持其网驱之的是孚乃利用禴中的坎中子,坎中子有车和马,所以可以常持着网在车循环中驱驰鸟兽,其言无比是再三渎了,告公用圭具有“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的特性,网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能继续了,无所往了,就到了乃为之变的时候,就从泽风大过发展到雷山小过,就进入到直的力量中了,才有积雷成丹所形成的大象,大象是劳谦的产物,大象从天位的震中被牵出来,以象动之就在由豫中了,以报其心是有孚惠心,目的是进入到王用享于帝中,由豫时就是得其情的时候,泽山咸就是会其情的时候,天山遁时才是真正的见其情的时候,随而牧之是“饥餐渴饮随时过”的任运状态,此时“石上山童睡正浓”在深沉睡眠中完成了育阳,得一时也完成了咸其辅颊舌,而完成了任运。

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己反往是在利己的心法中已事遄往,人位的震的震为雷被用在来反时的往,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积雷成丹和用拯马壮的力量,所以往厉必戒;彼覆来是已经无平不陂了,也就是完成了约纳,而求小得了,在过涉灭顶的覆舟之后再进入到来反的时候就是彼月而微的时候,就可以完成告公用圭的转型,这个时候的或从王事就有了象比,定是车循环已经归正,基是社稷的基础,高者必以下为基,定基就进入到了善复中。

重是山泽损中天位的兑与人位的兑的田相值的结果,成为车循环的力量之源,袭之指的是“以宫人宠”,士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是老子口中的“袭明”或是“袭常”,但是在车循环中天龙成为第三种行军的主力时就会造成以宫人宠;

反之覆之是在第三种行军方式中,不断地出现水山蹇时的来反和山火贲所形成的覆舟,“过涉灭顶”和“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结果,水泽节在离为火的双向加持之下发展到山泽损而转入山火贲时就可以产生覆舟的现象;

万事不失其辞指的是虽然或从王事已经产生了万和物,但是仍然不愿意离开泽地萃-泽水困所形成的乱,三岁不觌、三岁不兴、妇三岁不孕都是万事不失其辞所致。

鬼谷子所说的:“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又回到了道德经第六十五章的内容,诱是道,圣人是古之善为道者,也会“将以愚之”,因为“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但是愚和智都是玄德的一部分,只要与物反矣,事皆不疑是打破了往得疑疾的魔咒,而完成了“由豫,大有得,勿疑”,没有疑惑,才能冥豫成,冥豫成之后就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大顺境界,所以圣人“诱然与日月争光”。

鬼谷子在反应篇强调了大象,大象是三星在天所形成的白帝,大象代表着力量和成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母的挹注,“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用不完,完全用不完,而且圣人不积,不会将震为雷用在车循环中,始终保持光明,所以大象也代表着健康长寿,大象之力可以说是造物对圣人的护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