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楗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窹,楗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
道德是在直的力量中完成天道,因为唯有在直的力量中才可以通过回天之门而完成时归,而交的力量中的折其右肱是有私的做法,所以谓之不道,仁是震为雷进入到人位的震中,带来光明的力量,而义是其羽可用为仪所形成的礼仪各得其宜,所以义可以解释为仪或宜,宜是大君之宜,各得其宜的时候就到了善复的时候了,所以真正的仁义是进入到天雷无妄中,道德仁义都需要完成善复,都必须经过由豫的过程,道德仁义之所由生。
礼是事神以致福,致福是将至临的力量都敲打到天位,五气朝元之后有了元神才有天福,礼的关键在于使各得其叙,也就是在事神则难的时候藉着雷水解-火雷噬盍完成善复;而乐是在用行师之后既有三星在天所形成的白,也有人位的震的木,也就是天雷无妄的境界;忠是竭诚,至临时的告公用圭发展到了“困于葛藟,于臲卼”之后完成冥豫成,才能谓之竭诚,中行之后还要完成心的时归才是忠;信是主人有言,泽水困的有言不信和泽天夬的闻言不信都是没有完成主人有言,不过,两者不同,有言不信是困于金车,无法完成信,闻言不信时已经进入到了风山渐的利御寇中,即将完成天地否,放弃完成信;计是甘临的时候进入到无攸利的车循环,而产生了十朋之龟,就到了惟十有三祀的时归时节,谋则是在甘临时完成了或承其羞,而完成善复。
诗是有言发展到了寺,寺是士在人位的坎中持土,已经完成了内比之,就到了井谷射鲋的时候了,书则是师出以律而进入到车循环,先取诗书意味着已经完成了火风鼎-车循环,而进入到观我生进退;
混是原泉混混,原筮的不宁方来所产生的车循环,说是用说桎楛,损是三人行则损一人,益是或益之用凶事,也就是或益之十朋之龟,混说损益是在车循环中完成唯用震为雷的准备;
议论去就的议是计议,《易·节卦》:“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说明议是水泽节中的计议,在小有言中,论是说,也就是藉着车循环用说桎楛,议论去就的去是进入车循环,就是高就,也就是三退到人位的艮,开始了或承其羞,庄子主张“圣人论而不议”,因为计议是唯酒食是议,只在火天大有的食中时转入火风鼎,或是在火风鼎之后进入到火水未济的饮中,用说桎楛则以善复为目标,可以在来反时因为三就而改变了告公用圭的性质,所以论是天论。
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
欲合者是欲完成三星和合者,三星和合之前必须完成人位的艮中约纳,孚乃利用禴中的三才阵势的宗旨就是完成约纳,也就是用内,用内是内比之,内比之是藉着三星鼎立所形成的三才阵势完成,完成了内比之,才谈到火山旅中的和合;欲去者是欲进入到车循环中者,车循环时再度进入到水风井-火风鼎的三才阵势中,用外是外比之,外比之是离开了人位的艮,并完成了反归于娣,而进入到了善复。
内比之是道,也就是藉着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完成折其右肱,外比之是数,数中的女不是一般的女,而是山火贲-雷泽归妹,才可以将天位的成员和口如数归位,最后就是藉着嘉遁之坎完成有嘉折首,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就意味着得一了,两个×必须先完成遁,就进入到天地否了,才能在嘉遁之坎的隔离之下得一,在进行孚乃利用禴的内外时,必须先知迂直之计,也就是明道数,才能胜。
揣策来事,见疑决之。
揣是揣情,策是神策,揣测是神在完成生和丹的善复,来事是来连、朋来和来硕之事,已经进入到善复中,因为由豫时雷泽归妹的力量中有雷火丰的力量,所以也有往得疑疾的问题,进入到由豫时已经开始了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就必须勿疑,这个时候的决是冥豫成的决,也就是将力量一直发展到天位的艮,完成冥豫成时就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
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楗而内合。
策是神策,已经没有失计的可能,因为已经不在计中,示进入到了火山旅之后就产生了禁暴止乱的功德,因为坎中子已经归藏到人位的艮中,车循环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士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就立下大功,师出以律进入到否臧凶是在直的力量中完成天地否的归藏,在雷泽归妹中完成时归就建立老子所谓的玄德了。
治是甘临时藉着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完成治世,名是成,也就是在甘临时以或承其羞的方式完成冥豫成,所以治和名是不同的甘临方式,一个在交的力量中,一个在直的力量中,入是不速之客三人来的入于穴,产是生产万物,在车循环中告公用圭被用在山地剥,而产生了万物,业是藉着来反完成或从王事,入产业是不速之客三人来的产业,而整个事情的转机在名上,成名就是丹成,就是楗而内合的时机,在来反时完成了师出以律,也就是内比之之后还要完成火山旅中的三星和合。
上暗不治,下乱不窹,楗而反之。
上下是雷山小过中的事情,上暗是车循环所造成的黑暗,也就是在薰心时发展成为山地剥,王臣和心都在黑暗中,这个时候王就不能治世,这是君“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而造成了縻军,而无法完成牵复所致,就到了“不可治,抵而得之”的时候了,抵是《抵巇篇》的内容,也就是将凵中的十朋之龟推送到天位;下乱则是在泽地萃-泽水困的乱中,就会丧其资斧,这是“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而造成了疑,“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而造成了惑,就无法在中行之后运用到人位的兑而进入到风泽中孚中;就产生了诸侯之难,所以必须楗而反之,楗而反之是《内楗篇》的内容,在来反之后打开回天之门的门闩,而完成善复,这是藉着来反平乱,这就是《孙子兵法 谋攻篇》中的“乱军引胜”;
在直的力量中有积雷成丹的力量,如果在直的力量中用拯马壮,而进入到车循环,就会形成上暗不治和下乱不窹的难,所以必须藉着来反消除难,并且藉着或承其羞建立完整的天位,而进入到天雷无妄中,这一段是《孙子兵法 谋攻篇》的精华,也是超越第五层次难胜地的方法。
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
内自得是内比之之后的求小得,外不留是因为无法完成外比之而无法进入到泽山咸中育阳,内自得而外不留是车循环中的山地剥所造成的结果,说明了已经再三渎了,而处于绝地中;
说而飞之是在车循环中藉着车循环来用说桎楛,最后两只羽手将人提到天位的艮中,完成了过涉灭顶,这是四时之见中的贵,风火家人的在中馈实际上是进入到了风水涣的车循环中,无法通过回天之门,只是在天水讼-山泽损的车循环中飞来飞去,并没有完成归藏。
若命是在有孚发若中完成求小得,也就是在火风鼎中完成亏,自来是来硕,来硕是山地剥之后造成的硕果不食,若命自来之后就进入到了火水未济,这是地水师的大君有命的结果,虽然可以开国承家,但是不是地天泰的城复于隍的结果,城复于隍才是善复的结果;
己迎而御之是利己的心法之下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被用在来反,迎是从风山渐进入到水山蹇,御则是从水山蹇进入到风山渐中,御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中行,已经在风泽中孚-风火家人的力量中了,意味着在来反之后已经放弃了利己,而进入到了有厉中,才能完成己迎而御之,因为先知迂直之计,所以可以为了进入到圣人境界而很轻易地放弃了我执,所以先知迂直之计者胜。
若欲去之,因危与之。
若欲去之发生在车循环中藉着告公用圭完成山地剥之后,天位的大陷在凵中,天位的离没有了震为雷就危了,停摆了,无所往了,与是善,与之就是必须藉着其来复的力量完成善复,与之是将与变成豶豕之牙中的牙,士从水山蹇退回到风山渐,山火贲就转变成为风火家人,就可以通过回天之门,两个自我意识就可以遁到天位的艮中,所以与之就是完成善复。
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神策是在用间的五间中环转因化,从因间开始,经过了内间、反间、死间,最后才发展到生间,所以谓之环转因化,由于“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在用间的过程中,三的退是关键,三是将,执行着王命,三和小以示的身份退到火山旅的人位的艮中,就结束了孚乃利用禴,其羽可用为仪就到了终点,所以退为大仪,退不是退道,而是老子口中的“进道若退”,退表现出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震为雷在育阳之后才能成为天下神器,又因为“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母的力量源源不断的挹注到震为雷中,所以可长可久,所以退为大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