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小过

彖传对于雷山小过的卦辞作了五个层次的补充,可见彖传对雷山小过的重视,雷山小过是老子口中的“道之出口”,即将从人位上的大道蜕变成为天位上的天道,从代表车循环的不足发展到天位上的知足,“执大象,天下往”的成圣关头,彖传所作的五个层次的补充如下:“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第一个层次是“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说明了这是小的管辖范畴,也就是神纪的范畴,小完成了“乐与饵,过客止。”,因为“过其祖”,人位的坎中的示和人位的兑中的且都在雷泽归妹的力量中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而且都在士的观行中进入到了泽山咸中,劳谦的离为火在泽水困中消陨殆尽,所以这个祭祀变得“淡乎其无味”,但是却可以带来“品物咸亨”的结果,所以“小者过而亨也。”

第二个层次是“过以利贞,与时行也。”“过以利贞”指的是火水未济和天山遁中的“小利贞”,也就是小在火水未济-水火既济的车循环中一直在“贞吉”中,之后再雷山小过时完成了“利出否”,在“大往小来”之后进入到了天地否中,与此同时也完成了天山遁,这个过程是“与时行也” ,也就是在“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的观行中完成了时归,时间对吾与士的“语行相应”有利,吾只要无为就可以完成。

第三个层次是“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柔得中”出现在将火水未济、水火既济、雷山小过和火山旅四卦中,将彼此关联在一起,在经历了火水未济-水火既济的车循环之后,发展到了雷山小过时就要在火山旅的力量中完成归藏于天,所以彖传特别在火山旅的“柔得中”之后加上了“乎外”,人位的艮是内,天位的震是外,就进入到了由豫中,正式地步入“执大象,天下往”了,因为这是神纪的成就时节,不能有山泽损中的大的介入,不会再有大事,“是以小事吉也”。

第四个层次是“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刚失位而不中”指的是告公用圭的力量既不在天位的大中,也不在人位的大中,所以既不是大道,也不是天道,只是单纯的过客,所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且在士的观行中,时在观我生进退,已经转入或承其羞中,语行相应的宗旨是保障天位的大和震为雷,所以告公用圭不再用于获匪其丑,“是以不可大事也”。

第五个层次是“有飞鸟之象焉,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雷山小过中在火水未济-水火既济的车循环中有“飞鸟离之”和“飞鸟以凶”,到了雷山小过时还“有飞鸟遗之音”,所以“有飞鸟之象焉”;到了雷山小过时“明夷于飞,垂其翼”所建立的人位的大已经在“藉用白茅”的力量中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意味着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已经从“利己”进入到了“有厉”,已经脱离了火地晋的“失得勿恤”的心法,就没有了飞鸟的空间了。

“飞鸟遗之音”时已经完成了车循环,经历了山地剥,本来应该完成风泽中孚,但是如此只能发展到有疾的高度,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所以“不宜上宜下”,必须在人位的艮中完成“观我生进退”,才能进入到大吉中,只有在天位的艮中或是天位的震中才有大吉,“不宜上宜下”指的是在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中慢慢地升入天位的震中,再进一步地发展到天位的艮中,而不是一步到位进入到天位的艮中,才能完成在泽山咸中的育阳,才是“有国之母可以长久”的善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