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谈的是第六层次,第六层次是现前地,现是王见,王的存在说明了还在用六中,不同的是王与见同在,见是完成了天山遁,目已经遁走了,意味着已经在回天之门中来回,已经不在旁门中了,已经结束了三十年的火凤鼎,前是一个特殊的时节,前是反行的六与有渝的月和刀结合在一起,也就是以月和刀代替了丶,前代表着没有丶的用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可以完全明白易经的重要性,在易经中只有两处谈到前,一个在泽天夬,“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另外一个在“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的高墉指的就是泽天夬所形成的天位的兑,天位的兑代表天,这个时候天就有了维用伐邑的性质,这就是“有陨自天”,已经不再是雷火丰-雷山小过发展到风天小畜-水天需时的力量,火天大有的自我加持建立在泽天夬的高墉的时候就具有“有渝”的效果,可以在冥升的时候产生成的结果,成指的不是成功,而是大钺完成了斩首,大部分的力量都是无成的,只有一种力量可以产生成的效果,那就是有渝,也就是在前中,所以第六层次是般若度愚痴,第六层次的愚痴现象很严重,只有在明用稽疑的时候不断地省察,时时在般若中,才能避免第六层次的愚痴。
第六层次谈的是染净无分别的最胜智,染是九木的心法,也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的心法,九和亏同义,朽木是已经亏了的木,不能继续再用隹和周来反行了,周是夯具和舟,也就是甫,必须归而逋了,所以涉及到见,净是“净其巾幂”,其中的巾幕指的是“井收,勿幕”,也就是莫夜有戎的力量,水风井已经结束,西戎已经成为北狄,并且被运到天位的艮中,也就是完成了天山遁,于是就不需要再维用伐邑了,这个时候就常乐永净也,没有了人位的艮,就没有日中见斗,不再有争,只有唯用震为雷了,净专指唯用震为雷的障碍,反行的天位的田和用行师都已经祓除,并且完成了拘系之,乃从维之,这就是“敬之,终吉”,“敬之”不是尊敬的事情,而是不速之客三人来的反归,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染就是不速之客三人来,所以方苞在《狱中杂记》中借事说事地说道:“此所以染者众也。”江南第一大儒不至于大谈狱中瘟疫,“质明启钥”是关键词,实际上谈的是火雷筮盍。
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这一段故事实际上谈的是染净,郑公子归生所代表的力量是归而逋,除了公子的火水未济之外,兼具生的反行与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所以郑公子归生是火雷筮盍中的任运者,故事从解鼋开始,郑灵公请大臣们吃鼋,鼋是元龟,意味着已经处于雷水解的“田获三狐,得金矢”的时节,郑灵公召子公而弗与也,因为雷水解是反火水未济的时空,“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火凤鼎的时空很短暂,很快就在如的力量之下进入到火山旅中,所以火水未济只能染指,随即就完成了遇毒,完成了山地剥,再完成天山遁,在表象上是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实际上是完成了三星在天银河回,从牧牛图的角度来看第六层次正处于任运和相忘之际,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正是“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芳草绿茸茸,饥餐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的任运时节,完成了任运之后就在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的相忘中,人牛都在常乐永净中,这个时候就无分别了,所以真正能够达到“染净无分别的最胜智”的境界的是火雷筮盍,这个时候已经在回天之门的出入,也就是说已经脱离了王假有庙时期,进入到了用大牲吉时期,用大牲吉的时候已经没有火凤鼎了,没有火凤鼎就没有假,所以此际已经超越了真假的问题,全真了,柳宗元提到染的时候说道:“渐染砥砺,几乎道真。”
菩萨到了现前地时住缘起智,进而引发染净无分别的最胜智现前,住缘起智的缘指的是《周礼·天官·内司服》中的缘衣,也就是褖衣,褖衣是王燕居之衣,这是泽地萃中的衣,在萃如嗟如中完成豕和彑的分离,指的是山地剥,用六发展到了真俗二智和最胜智的时候就出现了山地剥,山地剥是天山遁的前提,一步一步地清除人位上的障碍,才能进入到唯用震为雷的常乐永净的境界,所以起智,天位的震完成了积雷成丹之后,丹被用作甘临的力量,甘临是輹循环中的一环,已经处于直的力量中,准备完成归妹愆期迟归有时,最胜智的最是取女之后完成日的反归于娣,最是“冬,收五藏,最万物”的时节,也就是完成三星在天银河回的阶段,胜是天位的嘉遁之坎的任务,一方面将天位的大任运归天,天位的大双臂上挂着两个廿,如同一个强壮的巨人,而嘉遁之坎还要伸出一只手,这一只手是心力之手,藉着心力在履校灭趾中稳住人位的震,发挥高度的协作功德,这是天位的坎的高光时刻,力量中的智非比寻常,可以从老子的绝圣弃智来理解,绝圣弃智一般解释为:“弃绝智慧聪明,返归于人的天真纯朴。”这样的解释无疑否定了圣人的智慧,事实上老子在指导用六的关键一步,绝不是人用刀割糸,而是是藉着糸和刀来割下巴,糸是用行师,绝是三的任务,圣是时风若的结果,也就是火凤鼎的结果,绝圣发生在火凤鼎和天水讼-山泽损的车循环中,也就是王假有庙时期的孚乃利用禴中,弃是弃如,智是知临和甘临,知临形成了饮食衎衎,甘临是积雷成丹之后的丹成为輹循环中的甘临,甘临形成了“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的效果,弃智发生在用大牲吉时期,绝圣和弃智都是用六,只是弃智的时候火天大有已经发展到了山天大畜的强度,天位一空,这是造成最胜智的成因,而无论是圣或是智都必须完成三星在天,才会民利百倍,所以老子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是条件式,因为绝圣弃智之后就进入到了人位的震的佛地,绝圣弃智和最胜智都是完成了火雷筮盍,所以第五层次和第六层次的关键在于回天之门,逐渐地摆脱了旁门左道,天门大开,在真人之位和佛位之间染净无分别,谁是染?谁是净?由于已经进入到了天泽履-雷泽归妹的輹循环中,已经在净土中,所以弥勒菩萨得从兜率天来到龙华树下召开龙华会,这是最胜智的呈现。
佛法东来时翻译者都是易学大家,都会以易定义,方便后人的理解,如果不从易经入手,就看不到翻译者所留下的线索,唯识谈的也是力量,只要是力量就不可能脱离易经,从力量的角度来看才能明白唯识圣人在说什么,唯识圣人建立了十地纲要,简要地界定了十地的力量变化。透过十地的基本定义可以明白各个层次的梗概,方便理解西游记的细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