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是两个反行的天位的大,并立在日上,如果只有一个立日,就是飞鸟所遗之音的音,两个立说明了天位的大出现了轮转,也就是告公用圭,日是震为雷,在斥泽之军中和兑被用作来兑,进入到了处山之军中,普出现在风山渐-水山蹇和火山旅-艮为山中,这个时候来兑具有来反的性质,因为普皆回向而改变了力量的性质,如果不能普皆回向,那么又会因为爱欲而造成情乱性从,所以普皆回向的第一个利益就是将力量导向了法界,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明:“普,日无色也。”就是根据普皆回向的道理来解释普,有色的话就成为绝,绝地无留,就意味着没有完成普皆回向,普具有了普皆回向的性质之后就具有了博也、大也、徧也的意义,十是文中的一个主题,普贤菩萨是著名的十大愿王,普贤菩萨在宝藏佛前发愿:“修治庄严十千不净世界,令其严净,如青香光明无垢世界”,也就是建立泽雷随-水雷屯,泽雷随-水雷屯兼具青香、光明和无垢三种特性,十大愿王的最后一愿是“普皆回向”,普、皆、回、向四字也出现在文中,义为菩萨所作功德,悉皆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在力量中的回向是回归天位的力量,也就是回归法界,法界众生是天位中的众生,人也在其中,回向具有非常真实的功德,回向则无私,无私则真实,真实则直入法界,入法界则能利益一切众生,益生功德圆满,自证菩提,事实上回向具有扫除的意义,可以清除车循环所造成的渎,所以回小向大成为修行的最后试金石。
天所代表的力量是天位的大,也就是天位的兑,天在告公用圭中以天位的土的身份反行到人位,让水上之军-平陆之军发展到了斥泽之军,事实上斥泽之军才是时乘六龙以御天的根本力量,在和兑中的震为雷被用作来兑,将斥泽之军导入处山之军中,于是产生了视生处高的机会,文中出现了54个时,2个乘,23个六,26个龙,7个以,2个御和169个天,时乘六龙以御天表现在风山渐的利御寇,自始至终独角兕大王都是处于被动的防御状态,独角兕大王是雷火丰的积雷成丹者,要不是八戒怂恿唐僧出圈,又拿取了三件纳锦背心儿,所以是唐僧不请自来,自投罗网,引发了金皘山遇怪三十九难、普天神难伏四十难和问佛根源四十一难,在三难中八戒扮演着寇的角色,所有的打斗都是行者引天位的大中的力量对付独角兕大王,所以取经人不是时乘六龙以御天者,斥泽之军具有“依水草而背众树”的特性,上涌的力量的力量拍打到天位的艮中再成为来反的力量反行入口,要完成御天就必须将人位的坎中的力量收入人位的艮中,就终止了斥泽之军,并完成了时归,所有的力量就全部汇入天位,斥泽之军是无将大车,所以时乘六龙以御天是天的力量在御天。
神是水风井中小在人位的坎中运用二的力量进行中行时的身份,而金皘山三难中,小、二和一都被独角兕大王拘在金皘山金皘洞中,既没有办法发挥小有言的功德,也没有办法发挥三的功德,意味着这个时候没有神,实际上这个时候是势在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其中有一个一向都被忽视的任势者在主其事,谁是任势者?任势者是用间者,也是知临者,更是反间者,在行大君之宜,“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主人有言的主人的真正身份是主用之人,明主在人位的震中,也就是运用和兑者,和兑是震为雷,到了斥泽之军时才会发现力量中有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主人,无将大车之所以可以运作在于有主人,人位的坎只是在遇主于巷,唯识的欲界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众自己不用变化出欲乐来享用,但是却能随意受用其他天人化现出来的欲乐目标,所以他化自在天被视为魔天,文中出现了63个神,却出现了110个魔,主人正是任势者,运用势所带来的力量,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可是却又无意间成为时乘六龙以御天者,魔的角色非常暧昧,《山海经》中的刑天是一个可资参考的形象:“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刑天是火泽睽,帝断其首是其人天且劓,乃以乳为目和脐为口则是遇主于巷,操干戚以舞就是斥泽之军的任势,主人有言的说话方式非常猛利,所以需要圣智才能因势利导,这个时候再去看庄子的《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就可以有另外一个高度的理解。
难也收子,在处山之军中最困难的是族故宗庙,文中有182个我,110个子,61个三,63个神,59个怪,都是人位的坎中的成员,都很难请得动,所以必须用严,用严是“收族故宗庙严”,生和月的反行所造成的爱欲效果强化了收的难度,而生的力量越强,死的效果也越强,所以第四层次必须节制车循环,第四层次是人的层次,谈明和胜的次数之和只到谈人的半数,这是四十不惑的根本原因,可是圣的效果太强了,几乎是明、胜和人的数量之和,圣兼具僧的效果,没有烦恼,没有进取,没有变化,圣是一种非常安定的力量。
伏指的是天火同人的伏戎于莽,伏者司也,引申为藏匿之义,从雷火丰-风火家人发展到天火同人-天山遁,这个时候就涉及到了回天之门,回天之门是通过雷火丰的直中直的力量穿越风火家人中的正门才能回天,才能完成时归,金皘山三难中虽然还没有精确地指出回天之门,不过,文中出现了32个家,42个回,169个天,83个之,83个门,回天之门已经大开,西门大开与告公用圭的关系密切,因为开启了真的力量,所以一开始就谈到归正求真,意味着凹出现的时候假的问题已经解决,告公用圭终于会发展出来顶天功德,终究会自动形成婴儿姹女的相会,唯一的问题在于独角兕大王的角,必须在雷水解中完成解角,并且藉着火雷噬盍完成姤其角,就伏了。
四十谈的是第四层次之始,第四层次是焰慧地,第四地焰慧地是第三地发光地的成就地,焰是光,从这个角度来看指的是水天需的光亨,焰亦作炎,这个时候指的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表现在劳谦中,目的是君子有终,而彗者帚也,《礼·曲礼》:“国中以策彗恤勿驱,尘不出轨。”到了“山泽气相通兮,兴云而为雨。泥竭遂成尘兮,火灭化为土”的阶段,就已经到了大有得的阶段,这个时候就不可以再失得勿恤地运用火地晋,也就是不要再王用三驱了,因为已经不再需要告公用圭了,已经尘不出轨了,婴儿姹女相会的时候已经火灭化为土了,所以尘不出轨,出是出自穴,轨是车循环,不再需要车循环了,才能四十不惑,惑者乱也,乱代表车循环,没有车循环就不会迷乱疑惑,《六韬》:“日中不彗,是谓失时。”宜日中是雷火丰的力量特性,如果完成了中行之后不完成“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的扫和除,就丧失了时归的机会,失时比有孚失是还要严重,有孚失是是进入到车循环,失时则是成为独角兕大王;菩提分法是有助于菩提的修法,也就是原始佛教中的三十七道品,或三十七品经,最胜菩提分法是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最胜,力量中的最胜是天雷无妄的境界,因为原始佛教是小乘,还在有疾中,也就是安住在泽雷随-水雷屯中,所以称为菩提分法;烧烦恼薪指的是“菩萨智慧猛利,炽盛如火,断除烦恼,如火烧薪。”焰慧地继承了发光地的大火,猛利的时候力量发展到了告公用圭的程度,地山谦中的离为火的双向加持炽盛如火,目的是为了有终,所以必须藉着鸣谦完成鸟焚其巢,离为火的双向加持具有中行的效果,可以断烦恼;增智慧焰和增智慧不同,力量中的智是告公用圭中的知临,慧则是完成“心地频频扫”,完成了时归之后才能“尘情细细除”,尘和情都进入到了天位之后,就进入到唯用震为雷中光明遍照;四十不惑的根源在于没有车循环,但是对于用六者而言不会相信在王假有庙时期竟然会不用车循环,很可能会嗤之以鼻,为此《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特别说明没有车循环的原因,话说齐天大圣,空着手败了阵,来坐于金皘山后,扑梭梭两眼滴泪,叫道:“师父啊!指望和你:佛恩有德有和融,同幼同生意莫穷。同住同修同解脱,同慈同念显灵功。同缘同相心真契,同见同知道转通。岂料如今无主杖,空拳赤脚怎兴隆!”文中19个同,其中的11个出现在行者的一句话中,同指的是天火同人-天山遁,伏戎于莽的时候戎的力量已经被收伏,独角兕大王是一个偷丹的魔头,将积雷成丹的力量纳为己用,化为一个亮灼灼白森森的圈子,将金箍棒收做一条,套将去了,弄得孙大圣赤手空拳,翻筋斗逃了性命,那妖魔得胜回归洞,而行者却朦胧失主张,金皘山金皘洞是火山旅-艮为山中的同人之洞,告公用圭发展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引的空间,所以大圣失去了主杖,而三藏、八戒和沙僧都在洞中,意味着小有言中的小和车循环中的三都已经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不仅已经没有车循环,甚至已经到了无所往的地步了,这个时候行者也不得不承认“心猿空用千般计,水火无功难炼魔”,只有其来复可以重新驱动由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