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年解脱

耆年解脱是舍利弗与天女的对话的主题,舍利弗与天女能够相遇的时机在雷山小过-火山旅之际。

智慧第一舍利弗的意译是鹙鹭子、秋露子、鸲鹆子,都有鸟,译名中的路是反行入口时进入到车循环中,秋强调的是十朋之龟,句指的是“拘系之,乃从维之”,意味着可以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谷则强调的是具有通过谷神不死玄牝门的条件,鸟是人位的离,弗是子息,所以梵汉并译,则称舍利子,所以舍利弗代表着人位的离中的坎中子,人位的离具有用拯马壮的特性,用拯马壮之后人位的震就变成了坎中子,人位的离就发展成为人位的巽,舍利弗代表着孚乃利用禴中的车循环,车循环时再度进入到水风井-火风鼎,舍利弗所代表的力量是泽水困中的坎中子,因为泽水困兼具坎为水-山水蒙,兼具一切法,所以舍利弗被誉为智慧第一,所以心经中对舍利子谈诸法空相。

天女所代表的力量是天位的兑,善复为妖时玄同进入到玄德,玄德带着佛性进入到夬履中,因为天位的兑必须化火才能反行入口,就在火山旅的“旅于处”时进入到人位的艮中,乃能与诸法空相中的舍利弗相遇。

舍利弗所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中的室指的是入于穴的力量发展到了告公用圭时,至临的力量也一起进入到人位的艮中,穴就成为室,因为还在“归妹愆期”中,此时还没有到归期,已经停止行进,还在等待中,天从入于穴开始就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历经坎为水-山水蒙,发展到了泽水困时已经很久了。

天女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脱。”耆年解脱指的是至临所形成的“大耋之嗟”,至临所形成的贝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完成了化,就进入到了“拘系之,乃从维”之的“维心”状态,震为雷在用行师之后结合在一起的师已经成为前后相从的从,从在拘系着口时就成为谷,就“无所往”了,这个时候就已经具备了通过回天之门的条件。

舍利弗在时间的长短上质疑天女,天女则在耆年解脱的意义上反问舍利弗久吗?

舍利弗默然不答,这个时候就进入到舍利弗之默,舍利弗之默是在人位的艮中的默,因为在勿用之中,在山地剥的黑犬效应中,犬是告公用圭在中行之后处于从中的效果,此时犹在正复为奇和善复为妖的交接点,所以舍利弗默然不答,舍利弗因为这就是“解脱者无所言说”的境界,于是天女为说解脱相与解脱的区别。

解脱者已经居于天位的艮中,不在孚乃利用禴中,所以不内不外,既没有“内比之”,也没有“外比之”,也不在风泽中孚的两间移动,文是“物相杂,故曰文”,已经成为朴,文是坤为地的力量,用黄裳,获元吉时文在中也,文可以发展到天地否,字是未嫁,“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的原因是为了进入到水雷屯,造成了“归妹愆期”,乃有“耆年解脱”,“迟归有时”的时候就可以时归了,就在坤为地-地雷复中进入到天地否,所以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文字都是解脱之道,所以“无离文字说解脱也”

而“一切诸法是解脱相”,只能在人位的艮中形成解脱相,解脱相就是“天女散花”,告公用圭回归天位之后就有了幻师的化身,就可以在人位的艮中幻化天华,“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所以先说天女散花,再说“一切诸法是解脱相”。

菩萨已经离贪嗔痴,已经完成了“和其光,同其尘”,人位的艮中已空,成为无增上慢者,所以华至即堕,大弟子还未离贪嗔痴,还是增上慢者,以进入到人位的震中为宗旨,人位的艮在十朋之龟所造成的勿用中,所以天华不堕,于是天华全部集中在人位的艮中,这是造成增上慢的原因。

佛在艮为山中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以避免增上慢者进入到山地剥中;无增上慢者自己就可以完成天山遁-天地否,已经明心见性,所以“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舍利弗在赞美天女的同时,再问天女“何所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一切法可以“求小得”,而归藏于天则是“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才会在泽水困中辩乃如是!这个过程已经不属于“正复为奇”的归正,所以无得亦无证,如果有得有证,那么就是增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