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问天女:“汝何以不转女身?”天女十二年一直在告公用圭中进入到室中,告公是从“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开始,发到了山天大畜的时候就让“童牛之牿”进入到雷山小过-火山旅的人位的艮中,所以天女是以童子的身份进入到人位的艮中,与此同时人位的震中的和兑也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乃有“目中童子眼前人”。
山天大畜的“童牛之牿”是对牛角的束缚,目的是完成“姤其角”,“姤其角”的过程发生在“和其光-同其尘”的时节,也就是明心见性的过程,就进入到了女王时代中,玄同转入到玄德时就进入到天位的兑,天位的兑代表天,天位的兑化火时就成为天女散花的天女。
天女与舍利弗在前面的对话中已经提到:“吾止此室,十有二年”,这十二年都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中,也就是在一切法中,中行之后“所入既寂”,就没有了任何的动静,所以天女说:“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因为在这十二年中告公用圭一直被用于孚乃利用禴中,一直在正复为奇中,“当何所转!”
接着天女反问舍利弗:“幻师是天位的兑化火时化为天女,却以童子相进入到人位的艮中,如果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这是正问吗?”这句话的关键在正问上,修行者能够修到告公用圭这一步已经可以一刀两断而五蕴皆空,如果还有女相,就说明了还没有进入到诸法皆空的境界,女相代表着人位的离,有了人位的离就自然出现天位的离,就在离为火的双向加持中,所以如果没有达到五蕴皆空的境界,那么就还是会堕入生死中,诸法空相时就于臲卼了,才能消陨了离为火。
在佛道品中维摩诘以偈答普现色身菩萨时提到:“见须供事者,现为作僮仆,既悦可其意, 乃发以道心”天女现童子相的目的是为了“悦可其意, 乃发以道心”而来,意是音心,指的是藉着“飞鸟遗之音”进入到人位的震中,则还在孚乃利用禴中,《震卦》是由《临卦》变化而来,而《震卦》还可以演变为《小过卦》,在雷山小过中“悦可其意”,就不至于造成山地剥,而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中,“须供事者”是藉着至临进入到“贲其须”,再转入到“归妹以须”而完成善复,这个时候就需要藉着“观我生进退”时的“实相”,也就是未经山地剥的相,才能“发以道心”,就改变了告公用圭的性质,才能通达佛道。
有了告公用圭的力量,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就可以在雷山小过中以神通现作佛身、辟支佛身、声闻身、帝释身、梵王身、世主身、转轮圣王身,说明了其心庄严,其志在天,就可以免于山地剥,乃能改变所有的声音,而“令作佛声”,才能进而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
天女教的是观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虽然舍利弗是一切法中的智慧第一,但是一切法中的告公用圭都被用于山地剥,不会有超越所有相的机会,所以会迷惑于相,而有“汝何以不转女身?”之问。
一直到告公用圭被用于幻相的时候,才会得到天女的开示,明白了“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同时也明白了所有相都没有生灭,就进入到了诸法空相的层次,心经中观自在菩萨也在开示舍利弗诸法空相的意义,一旦超越了所有相和生灭,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告公用圭的转型机会,自然就可以“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
观我生进退时的观法是针对告公用圭的力量的转换,只有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必对任何相有所过多反应,也不必将其视为洪水猛兽,无为是良方,因为此刻已经进入到了行慈的范畴,所以善为士者很自然就会小心翼翼,细心观察,不会有任何的愠怒,也会云淡风轻地轻描淡写,只有朦朦胧胧,不用浓墨重彩,不是不能,不是不会,而是避免过度,不用力才能“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
为什么观法可以在二十五种修法中胜出?首先,观法是玄同之后再进入到玄德时的作为,此时已经明心见性了,所以在“观我生”的时候已经含藏着佛性,进入到人位的艮中“观我生进退”的时候自然就可以行慈,所以相是行慈的表现,观法的本质是菩萨行,在迟归有时的时间中用间;其次,观法已经完成了“大师克相遇”,已经不在水风井-火风鼎的形中,而进入到了水山蹇-火山旅-艮为山的相中,本身就已经在地涌金莲的力量中,如果没有爱欲、贪着或愠怒,很容易就可以完成善复;从用火的角度来看已经在明心见性之后的火山旅-火泽睽-火雷噬盍中,勤而行之加上顺其自然就可以完成胜解;因为在知临中进入到甘临,天位的坎可以自动回到嘉遁中,就可以伸出心力之臂,“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将人位的艮中的众生逐一扔到天位;最后还有一个很特殊而根本的力量,那就是所发出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形成的愿景和愿力,让观法可以“依如来功德之力”而“度脱一切众生”,沾了如来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