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 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

“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是见道的境界,“时乘六龙以御天”不是乘着六条龙归藏于天,事实上只有一条龙,那就是告公用圭,告公用圭在天位代表着天地否中的天,在人位代表着山泽损的大,自始至终只有告公用圭一条龙,完成了“见小曰明”时就进入到了天山遁-天地否,人位上没有任何的逸出;“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则是安道的境界,五福指的是向用五福中的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都是来自于天位的力量,“用敷五福”则是藉着五福完成了弱者道之用,而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就见道了,所以“来章有庆誉”,见道之后从“玄同”进入到“玄德”中,就进入到“袭常”中,在“用其光”时完成“复归其明”,目的是“无遗身殃”,也就是避免进入到至临所造成的“有孚失是”中,“袭常”时天龙才能始终是天龙。

“潜龙勿用”是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所造成的结果,已经在“无所往”中;“见龙在田”是见道时完成了“守柔曰强”而恢复了天的身份,完成了“利见大人”,所以“大有庆”,这个时候就进入到了泽山咸的玄田中“畜牝牛”;“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则在君子进德修业中进入到“归妹愆期”中,这个时候龙已经化为鱼龟;“或跃于渊”是天龙的上下无常,进退无恒,目的是为了在“归妹愆期”之后完成“迟归有时”,所以“无咎”;“飞龙在天”已经完成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而进入到同类相从中,而进入到安道时的“利见大人”,此时已经安道时的“袭常”中,一直到完成了“袭明”,乃至金刚道,都在“飞龙在天”的境界中,只在知临-甘临中;“亢龙有悔”则是“动悔有悔,于臲卼”之后,这是因为安道的境界中“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所以发展到了“心行灭处言语道断”,继而在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中发展到了得道境界,结束了善复为妖,而进入到了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中。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