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是失得勿恤中的失,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是专门谈失的一章,泽风大过出现了失道、失德、失人、失义、失礼的现象,乃有初吉终乱,乱的原因在于忠信,忠信是完成中行和进入到主人有言,前识者指的是老夫,也就是地雷复,老夫得其女妻时就有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泽风大过进入到了火风鼎时,在雨时进入到告公用圭,乃有山风蛊时的失道,艮为山时的失德,薰心时的失仁,山地剥时的失义,山水蒙时的失礼,而造成了道之华,道之华指的是“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华是禾二一体,指的是和兑中的震为雷被用作来反,道之华指的是告公用圭,告公用圭可以造成有它,所以有它是愚之始,愚之始是天位的坎进入到了人位的坎中成为士大夫的结果,“不宁方来”,就进入到了告公用圭,山地剥时就造成了“终来有它”,愚之始时山水蒙居于山泽损中,薄是雷风相薄形成了火风鼎-火山旅-山地剥,在火风鼎发展到了山地剥时“薄污我私”,转入车循环时又“薄澣我衣”,都是因为告公用圭具有孚于剥的心法,厚是告公用圭在山泽损时集中在人位时,士大夫在山水蒙时来到山泽损的人位的坎中,所以处其厚,不居其薄,在告公用圭的实处,不在相薄之处,所以处其实,不居其华,这个时候就可以成为持者,持住车循环的轮轴,离开了火风鼎的彼,而进入到了车循环的此,这叫作去彼取此,一旦“取女,见金夫”,就进入到了车循环,所以失是火风鼎-车循环所造成的结果。
落指的是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中的珞珞如石,珞珞如石是泽风大过中的告公用圭所造成的结果,此章将得一者和未得一者的成果作一番比较,如果到了第七层次还在泽风大过中,无法转入雷山小过,并且在雷山小过中完成升华,就会造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的结果,文中21个路,7个落,14个客,4个略都在反复提示泽风大过中的告公用圭可以造成珞珞如石的结果,王反行入口造成了金玉满堂,可是莫之能守,因为“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
兵指的是以奇用兵,也就是斥泽之军中的奇兵,这只奇兵就是告公用圭,可以运用在山地剥,也可以运用在顶天功德,道德经可以说是专门谈告公用圭的宝典,而第三十一章是专门谈兵的一章,文中的“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将告公用圭用在山地剥就是乐杀人,乐中的白是真如的力量,第六层次就已经有真如了,真如被用在山地剥就是乐杀人,在这一段情况之下就不可得志于天下,也就是无法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圣人境界,就不是“挟藏宇宙,剖判玄光,真乐世间无赛”的真乐,圣人不是责备,而是指点成为善摄生者的方法,“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执左契是师左次,也就是避免折其右肱,才能在旅即次的时候“怀其资,得童仆”,不至于丧其童仆和丧其资斧,所以“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契是殷契,也就是完成殷见曰同,指的是輹循环,彻则指的是车循环,唯有輹循环才能建立天雷无妄中的真乐。
器者皿也,这是器的第一个解释,《易·系辞》:“形乃谓之器。”这是器的第二个解释,但是器、皿和形三个概念必须厘清,不能说形就是器,形是地形,“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在孚乃利用禴中的用兵之后就有了皿,而“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用兵之后产生了不祥之器,这个时候是皿,为什么皿是不祥之器?不祥之器指的是如果没有进入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中的皿就成为不祥之器,换句话说輹循环之外的皿都是不祥之器,什么是君子不器?君子夬夬独行中的君子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中的士,士只有在水山蹇的时候才会与器产生关联,因为器世界的力量也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恬淡是在离为火的双向加持中完成咸其辅颊舌和心的反归于娣,其实是藉着德的力量来完成时归,只有在时归的时候,君子才“不得已而用之”,才有第四十一章的“器晚成”,“器晚成”指的是器必须免日而成,在没有车循环的情况之下才有大器晚成,形在雷地豫时就已经“大象无形”了,才有由豫,如果形等于器的话,那么在雷地豫中就无形了,就没有道德经第二十九章中的天下神器了,“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在将欲取天下不得已而有为,有为就进入到了车循环,到了輹循环中就成为天下神器,就不可以再有为了,不可以再执之用黄牛之革,如果继续在车循环中,就连器都没有了。
七十三谈的是第七层次的三,三完成了“金木施威盈法界,刀圭展转合圆通。”
已经建立了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所以“真禅景象不凡同,大道缘由满太空。”第七层次的輹循环中在无为的气氛中也会出现有为的时候,“神兵精锐随时显,丹器花生到处崇。”《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在说明无为中的有为,“天竺虽高还戒性,玉华王子总归中。”天竺国下郡玉华县的玉华二字说明玉和华的力量都在人位的艮中,即在直的力量所带来的金玉满堂中,也就是在德中,德是直心,直心以进入到天雷无妄为目的,与此同时也在水山蹇的来反中,当行者“暗暗念动真言,诵动咒语,将仙气吹入他三人心腹之中,把元神收归本舍,传与口诀,各授得万千之膂力,运添了火候,却象个脱胎换骨之法。”于是就进入到了火泽睽,火泽睽将天位的力量全部带入人位的兑中,打破了总归中,成为失落兵器的成因,而且火泽睽的力量“终是有些着力,走一路,便喘气嘘嘘,不能耐久,所以毕竟只是象个脱胎换骨之法,不是真正的力量,不能与唯用震为雷的力量相比,而有依样打造较小的兵器。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专门谈德和华,而实际上谈的是乐,乐是直的力量中的用行师,《礼记·乐记》:“乐者,德之华也。”也就是在直的力量中的告公用圭,和兑中的震为雷被用作来反,在失落兵器之后,就从德之华回复到道之华,从乐回复到喜,可是却因为已经拥有丹成的力量,在这个时候又开始多问于寡,道之华的力量就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道之华虽然是前识者,也就是火风鼎,但是到了车循环中,还是反复进入到火风鼎,道之华就会变质。
豹头山虎口洞的妖精是君子豹变的产物,因为运用的是用作山地剥的告公用圭,具有吃掉老虎的力量,所以占据了大人虎变的老虎口,一改虎视眈眈的风格,而致力于约纳,见到三般兵器放光,妖精又喜又爱道:“好宝贝!好宝贝!这是甚人用的,今放在此?也是我的缘法,拿了去呀!拿了去呀!”就弄起威风收走三般兵器,于是从泽火革进入到了泽地萃,在輹循环中不能戒性的话,就会成为君子豹变的告公用圭,而不再是如来引兑的告公用圭,所以“道不须臾离,可离非道也。神兵尽落空,枉费参修者。”牢关必须牢守德之华,不能有任何的道之华,否则就在泽风大过中,就会让天下神器落空,就糟蹋了参修者,就算在比丘国救得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或是在凤仙郡求得大雨,滂沱浸润,活彀者万万千千性命!法力通天,慈恩盖地,如果到了玉华县未能戒性,而有了情爱之心,由于“心猿木母授门人”时用的是丹成的道之华,就会失去天下神器,所以圣人终不为大,有为时一定要将小和我收到天位,才能成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