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
第六十八章的“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的四种功德,体现了不争之德,用人之力的能力,而能配天古之极;
本章在天地否中“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成因是避免了轻敌,在艮为山时兑为泽的力量全部进入到人位的艮中而得敌,也就是告公用圭形成了天地相抗的局面,胜者因为懂得用哀而得胜,哀兵在困于葛藟中发展到了于臲卼,而得到了父母之力,所以胜出。
不轻敌是“配天古之极”的必要条件,敌是至临所形成的商兑,商纣王在妲己所代表的利己心的诱惑之下成为不道昏君,利己心是为了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中,就会终来有它,易经藉着宁字将商兑和水地比关联在一起,同时又藉着有它将水地比与泽风大过关联在一起,轻敌就会进入到泽风大过,造成告公用圭的纣王化,不轻敌才能主动地脱离孚乃利用禴的战场,没有了利己心就没有泽风大过所带来的祸,就不会丧羊于易,也不会丧失人君之宝,才能转入有厉,而得以“藉用白茅”,进而“或承其羞”,于是就完成了告公用圭的转型,本章进一步地诠释了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的意义。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用兵有言指的是在有言说的孚乃利用禴中用兵,只有在孚乃利用禴时才有用兵,兵是用六者的两只手拿着釜斤,所以兵是来反时才有的力量,足以造成山地剥,“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兵强就会过涉灭顶,木强就会折其右肱,山地剥除了剥除了羊的力量之外,还将力量限制在有疾的高度,就无法五气朝元,无法发展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所以老子称:“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吾是风泽中孚中的告公用圭者,已经在不敢为天下先的原则中,目的是完成善复,才能配天古之极,吾在人位的坎中时是“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在人位的艮中敢为天下先的时候是暴客,而在不敢为主的时候就成为归客,就会摄心守义;
进退是在风地观中“观我生进退时”的士进和三退,不敢进寸是因为士进入到人位的艮中时就会持而盈之,告公用圭的力量就会盈满人位的艮的谷,造成士进而克,退尺是三从人位的坎中退到道人位的艮中而离开了尸,不再是“三尺之童”,而是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成为来反时的“目中童子眼前人”,这个时候正是告公用圭转型的时候。
雷山小过的“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在提醒“或跃于渊”发展到“井甃”时垒石为壁而造成了地幽井谷是无咎的,可是,在“大师克相遇”的时候就不能再至临,往厉指的是至临,不再至临才能在勿用时得到坤为地的利永贞的力量,而完成善复,这个时候如果再至临,再用兵,就会成为盗夸,因为已经积雷成丹了,所以“往厉必戒”,这是“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的原因,此事关系重大,如果一部修行之作没有谈及此事,那么就还在第四层次之内,一句“不敢”就已经在善复中。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是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的具形化,行无行则不武,攘无臂则不怒,扔无敌则不与,执无兵则为之下。
善为士者在善复之后才能“行无行”,无行是在天地否中抱持着不可涉大川的原则,行的时候则进入到知临,带着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进入到甘临,就自动归藏于天;
善战者是在艮为山的兵陈时能够“固其结”而完成三星在天者,因为不怒,就不会从艮为山发展到山地剥,因为已经进入到了天地否的无为中,所以攘无臂,臂是肱,攘臂就造成了折其右肱,攘无臂意味着没有折其右肱;
善胜敌者因为已经完成了天地否的胜,过程中已经完成了天山遁,所以必须再有敌指的是风泽中孚中的“得敌”,“得敌”是告公用圭中的天位的大与人位的大在艮为山时相为仇敌,就会发展成为山地剥,天地否时告公用圭的力量已经全部归藏于天,天地否时已经得一,所以“一也者,无敌之道也。”过程中已经完成了天山遁,已经没有折其右肱的必要了,而不再“攘臂而扔之”,扔是丢弃,焚如时是折其右肱,弃如时就扔到天位的艮中,天山遁时的一扔就进入到天地否的无敌之道了,这个时候才得一,因为两个目没有扔到天位的艮中,就无法隔离,就没有得一,所以得一在天山遁之后,所以不与。
善用人者是藉着人位的震中的有厉而完成善复者,兵者之所以是诡道在于只存在于有言发展到“于臲卼”的时候,也就是山地剥的时候,善用人者已经将车循环归藏于天,而且告公用圭的力量也归藏于天,所以执无兵,执无兵的时候意味着已经没有孚乃利用禴,没有车循环、没有山地剥,连人位的艮中的口都遁走了,已经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中。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祸指的是泽风大过,泽风大过可以成为孚乃利用禴的大本营,无论火风鼎或是车循环都可以包含在泽风大过中,因为造成孚乃利用禴的关键在于山地剥,而由于经历了山地剥的关系所以只能在风泽中孚的四时之见中运转,泽风大过可以造成三种中行:丹的反行所造成的得敌、泽地萃中的或歌或泣、火天大有-山天大畜所造成的或鼓或罢,最大的中行效果就是得敌,得敌是天位的大与人位的大相互为敌所造成的山地剥,而且是在车循环中的得敌,轻敌是将山泽损中的告公用圭用在车循环时中,反复进入到水风井-火风鼎中,火风鼎发展到了亏的时候,就得敌了;
轻敌时已经从火山旅-艮为山发展到了山地剥,就会剥除火泽睽-山泽损所建立的人位的兑,人位的兑可以是车循环的力量之源,也可以是风泽中孚化为风火家人的力量之源,所以人君之宝,车循环足以造成国力不足,几乎丧失了人君之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在军争时天位的不速之客三人来的力量与雷火丰的力量相差无几的时候,也就是在艮为山中天位的大和人位的大相当的时候,哀是为衣包裹着口,衣代表泽地萃,已经完成了萃如嗟如,在艮为山中是士在主政,士在哀邦国之忧,所以哀告宾伏,务期完成利用宾于王和伏戎于莽,也就是完成归正,并且结束告公用圭所造成的兵戎,当士完成了救患分灾的任务,就会进入到天地否的胜中,士在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就会功遂身退,这是天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