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道德经

  •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是地天泰的结果,地天泰的力量已经在雷泽归妹的力量中完成了时归,已经完成了大往小来,包括车循环都已经归藏到了天地否中,天地可以长久说明了“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有国之母是因为雷火丰的力量已经用到了尽头,在有孚发若时发展到了山地剥,造成了无所往,就需要母的生发,重新生生发出新的地雷复,无所往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人位的成员的卷藏,已经消除了干父之蛊和干母之蛊所形成的障碍,所以母政崛起无碍,震为雷和坎中子就可以在其来复的力量中进入到由豫而完成了三星在天,并且源源不断地得到母的加持,震为雷经过了育阳之后遂成为圣人“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的天下神器,这个时候的震为雷才是真阳,天长地久主要还是依赖震为雷的无私奉献,力量来源则是母的加持,所以“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的原因在于不自生,自生是没有经过得一者的控制之下的告公用圭,也就是用作山地剥的告公用圭,自生是在风水涣的车循环中自生,丹和生的出现说明了已经在直的力量中,风泽中孚的人位的震被用作用拯马壮而进入到车循环,生在反行时进入到甘临,随即转入车循环,丹和生就被用在车循环的第三种行军中,也就是斥泽之军中,成为来反的力量,而不自生则是圣人在为无为、事无事、为无为的輹循环中的生,这是在无分别之下的生,不是为自己而生,生在反行之后就自动在顶天功德中回天,有为时就进入到唯用震为雷,为身体提供了光明和治愈的力量,再加上人位上已经没有车循环,没有了山地剥,所以能够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的后其身是先完成了“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也就是将国之重器的车循环和十朋之龟都归藏到天位的艮中,没有了反司,才成为社稷主,意味着人位上已经唯用震为雷,并且“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也就是将具有鬼神性质的示升华成为元神,同时将羊归藏到天位,保全了羊就说明了已经将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转化成为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就没有了山地剥的不祥,才成为天下王,成为天下王的时候才有资格王用享于帝;

    外其身而身存的外其身是藉着外比之将告公用圭的力量归藏于天,出入在水天需中,内外则在水地比中,内外是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与用于顶天功德之别,天地否时一度没有任何的天力加身,而身体却完好无损地存在,在天泽履-天雷无妄时才再度得到天位的加持。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圣人即使在抱朴守一时也只是少私寡欲,并不是完全的无我无私,所以圣人不同于佛,因为圣人还必须天长地久,如果只在天地否中,那么身心就会软弱无力,圣人还是可以有私,而且按照白居易的说法,长生殿中还有私语时,可以再以王的身份进入到王用享于帝,圣人因为已经做到了所有的照顾,在完成冥豫成的过程中完成了育阳,所以能够成其私。

    圣人虽然有私,但是能够“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所以“可以长久。”知足不辱是知临所带动的告公用圭不进入到山地剥,因为天位的震陷在凵中时就会造成天位的离的耻辱,为什么是天位的离呢?因为雷火丰是农,如果以山地剥完成曲礼,振恒的辰就会被士持住,没有辰泽水困的天位的兑就无法化火,也就无法进入到火天大有,而且震为雷不见了,就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了,知足时带走了车循环,就不会造成天位的离的耻辱;而知止不殆是天位的坎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时告公用圭就没有殆尽的一天,因为自动完成了顶天功德,而自动得到育阳的机会,所以可以在天泽履-天雷无妄时形成咸临,王的知临和至临因为有山地剥,以至于四时之见中没有育阳,而无法形成咸临,因此只有至临,而至临却因为有孚不终的缘故,又会进入到车循环中,只有圣人的降临能够带来咸临,咸临是育阳后的降临。

  • 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谷是石的另外一只状态,泽水困的困于石已经发展到了入于幽谷的程度,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反复被用作来反,石在反复地在车循环中经历了山地剥之后就成为了谷,神指的是小在人位的坎中运用着震为雷进行着中行的任务,“阴阳不测之谓神”,测是割贝用作车循环的心法,不测是因为已经在山地剥中,已经在谷中,没有震为雷可用了,说明了神是天地阴阳大化中的成员,这个时候是能够造成死的鬼神,五气朝元的时候神成为元神,这个时候才能不死,所以谷神不死指的是从谷发展到元神者,不死指的是恒不死,士在来反时是“代大匠斫者”,司杀者是三,士则代替司杀者杀,所以水山蹇时来反的士被称为代大匠斫者,当士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之后就不再担任代大匠斫者,并且即使再有离为火的双向加持也不会产生杀,因为已经建立了天山遁的机制,而可以恒不死。

    玄是黑中带红或黑色,意味着可以造成薰心,玄密时可以造成薰心,玄奥时可以造成山地剥,玄代表着用六,玄的力量中包括了入主的丶,引中的丨和用行师的师,所以玄是主掌损益和征伐者;牝指的是“谿谷为牝”,在知临的时候是“知其雄”,在火山旅的时候是“守其雌”,在山地剥的时候是“为天下谿”,牛是勿用之牛,匕是反人,指的是万,合起来是牝,分开了是万物,老子藉着玄牝让后人有足够的心理建设,在通过谷神不死玄牝门之前必然经历过用六的过程,完成了善复就恒不死了;门指的是风火家人-风山渐-天山遁的回天之门,唯有通过回天之门才能脱离交的力量中的左道旁门,而从直的力量中进入到天位,在老子口中回天之门被定名为谷神不死玄牝门。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谷神不死玄牝门是天地否的根,根者始也,通过回天之门是进入到輹循环中的天地否的开始,雷地豫的由豫就是田中的作物发芽生长了,回天之门也是入不二门之始,入不二门才能依无上道,而且恢复本来面目,如果不从回天之门出入,就没有天地根,自然也没有輹循环,只能在车循环中循环往复,如果车循环不能升华到輹循环,不但无法入不二门,开始一个新天地,甚至就此为止,不道早已,而基于习坎而在交的力量中运作者是在山火贲的虎贲之力中进入天位,一直在交的力量中过涉灭顶,而无法通过回天之门,关键在于没有严收人位的坎的宗故宗庙,所以始终在车循环中奔驰,就不可能认识玄牝之门,就没有天地根,不入天道就始终在六道轮回中。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绵绵若存是得一的境界,已经完成了泽山咸中的三年育阳,从泽山咸的兔子口中生出了一,得一在天位的艮中,“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九年炼神还虚,在輹循环中抱朴守一,少私寡欲,很少进入到车循环中,用之不勤的不勤指的是不过度地劳谦,就没有太大的夜间侵扰,才能绵绵若存,勤是勤王,就进入水中行,一勤就无所,就无法进入到泽山咸的居所中,虽然山火贲的白马翰如也有白,可以藉着山火贲的力量中达到翰音登于天的效果,而有了白贲,但是由于没有雷泽归妹的姹女的参与,以至于无法进入到天地否而完成育阳,这是因为泽水困障碍了国母和国父的加持力量,所以无法达到白帝的程度,严格上来说推背图最后四卦所形成的兑局并无法成局,孚乃利用禴中泽山咸与泽水困如同两个情人般被坎为水的黄金网所网在一起,形成了泽风大过的局面,以至于四时之见时无法真正地发挥泽山咸的效果,孚乃利用禴中情欲受到了极大程度地限制,失去了年轻时澎湃汹涌的情欲效果,用之不勤如同不敢为天下先,就可以完成善复,而进入到天雷无妄。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远复的目的是通过玄牝之门,进入到天雷无妄,修行是天人合一的事情,人天都必须合力,如果天不从人愿,那么即使天天坐禅,也无法见真如,在圣人的意识成就中浸淫久了有助于修行有成,今圣人与古圣人同频,修行就是逍遥游,我在时间中坚固,也必须在时间中升华,自己要化自己的我很难,而与古圣人在意识上同步久了,池凿月自来,鬼谷子之后,如今再进入到老子的意识世界,身为中华修士,如果没有老子的意识血统,算是哪门子中华修士?必须真正地悟入老子思想,才是真正的中华修士。

  •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指的是天地否,天地否是善复的结果,不但在泽山咸中育阳而得一,而且震为雷在有国之母之后成为天下神器,仁就是王用享于帝的时候将震为雷的光明力量用在人位的震中,所以不仁意味着没有育阳,没有得一,没有王用享于帝,万物就享受不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福利,只能在孚乃利用禴的祭祀中如同刍狗一般,刍狗一般解释为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用作祭品,用过以后即被丢弃,言之成理,不过,更精确地说刍是刈草,指的是山地剥之后只能发展到有疾的高度,等于割除了天位的艮的艸,狗则指的是明夷于南狩的犬与拘系之的句所共同形成的力量,伏戎于莽时造成了三岁不兴,之所以以万和物为刍狗是因为没有发展到天地否,以万物为刍狗的时候之后就在泽地萃-泽水困的祭祀中,只能在有疾的心法之下进入到有喜中,也就是只能发展到泽雷随-水雷屯的层次,两者是小乘的最高境界,所以按照老子的说法小乘是天地不仁的表现,孙子兵法对不仁一事补刀道:“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相守是在车循环中相守,为了水雷屯中的一日之胜,只有日的力量,没有帝的力量,只珍爱爵禄百金,爵禄是火风鼎-山地剥,百金是火水未济-火泽睽,却不知道已经到了用间中,敌情是风泽中孚的得敌时生的力量和丹的力量反行入口,到了用间的时节,也就是时归之际,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是不仁之至,因为丹反行的时候造成了来反,告公用圭被用作山地剥,不仅造成了王臣蹇蹇,同时也挪用了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造成损伤,所以不仁。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为什么圣人也会不仁?而以百姓为刍狗?百是全,发展到无的时候就全了,此时尽皆十全老人,马王堆汉墓帛书版甲本之所以以省代替了姓在于强调了雷泽归妹的眇能视,姓是女生,生是直的力量的成员,所以这个女不是一般的女,指的是雷泽归妹这位直女,雷泽归妹是“毛姹女,女中王”,雷泽归妹是唯一能够完成时归的力量,可是在“归妹愆期迟归有时”的阶段,万物一直在车循环中,要到“无所往,其来复”的时候才能转到雷泽归妹中,婴儿姹女才能进入到泽山咸中育阳,所以老子指出圣人也有以百姓为刍狗的时候,在进入到輹循环之前,人位的艮中的臣子还没有被遁走,就必须完成时归的程序,必须发展到无的程度才能进入到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才能完成天山遁,在这个节骨眼上圣人也必须不仁,用冥的时候就慈了。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从孙子兵法的用间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天地之间,天地之间指的是用间时节,已经进入到了圣人用间的时节,什么是橐龠?橐龠是古时鼓风吹火的风箱,小而有底曰橐,大而无底曰囊,指的是和兑中的震为雷被用作来反时所产生的括囊效果,雷山小过时是橐,到了雷地豫时就是囊,而龠则是“打开玉锁出樊笼”的钥匙,这个时候已经“割断丝萝干金海”了,整个金海都进入到了火山旅中,开始向天地否发展,橐龠被理解为风箱,因为在用火时一压风箱,人位的离的火就大了,意味着有厉了,人位上的宗故宗庙都一起回天;

    虚而不屈的虚是雷火丰的力量已经告罄的时候,就到了升虚邑的时候,但是只是丹压住了凵,造成了无的表象,事实上这个时候丹还无法离开人位的艮,所以看起来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动是动悔有悔,开始离为火的双向加持了,人位的离就变得猛烈了,就会造成“外比之”的效果,出入在水天需中,所以不是“出自穴”,如果只是出自穴,那么就还在四时之见中,无法完成时归,所以是告公用圭的外比之,有厉的时候内比之就变成了外比之,于是主掌车循环的小、士和震为雷都一起反归于娣了。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多言是有言发展到了以多问于寡的时候,已经从平陆之军发展到了斥泽之军,在车循环中和兑的震为雷被用在来反上,告公用圭反复地造成了山地剥,数穷的数是取女,士持卜敲打女,取女是藉着山泽损的贝转化成为山火贲,不断地见金夫,此举会造成贫贱的结果,所以“量生数”时的女不可以再是山火贲的女,而必须转化为雷泽归妹,也就是说山火贲必须在贲其须的时候转化成为雷泽归妹的归妹以须,才能将中行的结果推送到天位的艮中,简单地说数是用火,孙子兵法将数的功德界定为“治乱,数也”,唯有完成时归才能治乱,所以在火山旅时必须谨其守,不如守中就是在火山旅时谨其守,才能无所往,并且还要在艮为山时固其结,严收人位的坎中的宗故宗庙,才能完成三星的结合。

    孙子强调:“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数属于协用五纪的范畴,也就是雷水解-火雷噬盍时将日月星辰完成时归的协作,这个过程是在用火中完成,人位的离居于主导地位,如果不能掌握数,就会造成让以多问于寡的力量发展到山地剥,因而造成了穷,穷极的时候就动不了,丹的反行成为车循环的力量时自然造成震为雷陷于凵中的结果,就需要藉着用火补救,而用火时不知协作,就会造成“取女,见金夫,无攸利”的结果,因为会反复走入车循环,这个情况时就不如守中,怎么守?示必须率先进入到火山旅的人位的艮中,就产生了禁的效果,此时坎中子也会紧随其后,就可以完成了三星的结合,所以无所往是一种禁制的结果,示一走就没有了车循环,就打破了孚乃利用禴,事实上从难发展成为谨只是从“无攸利”退回到“甘临”,此时已经有了土,就必须结束车循环,避免既忧之,用间属于神纪的范畴,把自己的我交给了自己的神,神就可以藉着五气朝元的力量成为元神,炼神还虚的关键在自己的我。

  • 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在强其骨之后就从泽风大过进入到了雷山小过,当雷山小过发展到了风山渐-水山蹇时就出现了道冲,道冲源自于和兑的震为雷被用作来反,冲是以震为雷完成中行,所以道冲谈的是水山蹇,水可以绝的背后是火可以夺,所以车循环在完成了四时之见之后可以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中,所以已经属于用的范畴,道冲时丹和天位的大相继反行入口,人位的兑也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就盈满了,盈来自甲骨文中的浴,其字形像人在皿中洗浴,造成满溢,这个时候已经发展到了无所往,可以通过谷神不死玄牝门而完成时归,这个时候才能称为道冲,所以“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而不盈的原因则是为了进入到人位的震中而放弃时归,在道冲时可以藉着地山谦的利用行师而完成或承其羞,完成善复,也可以在不盈时进入泽雷随-水雷屯,这个时候就是以用为目的,而不是以道为宗旨,至于十年不克征的时候都在不盈中,只是在冲喜中,所以这个时候会有阴阳双修的说法,圣人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时就必须超越道冲所带来的不盈结果,越是见可欲越是无法达成道冲的意义。

    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渊是来反所造成的水出而不流,天位的震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来反时造成了山地剥就不流动了,或跃于渊则是四时之见的时候,似是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被用作“飞鸟以凶”,水山蹇时宗庙都已经在人位的艮中,完成了来反就“过其祖”,而“遇其妣”时就进入到火山旅,水山蹇发展到了火山旅-山地剥时就有了万物,就完成了“同人于宗”,有老祖宗在人位的坎中就不具备时归的条件,所以“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四五者指的是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因为不是以得一为宗旨,才会将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所以难成霸王之兵,道冲时才有霸王之兵,“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道冲的霸王之兵不但击散了人位的艮中的众允不得聚,乃有万物;同时也进入到直的力量中,以道冲的力量打破了交的力量,而无法进入到火风鼎中,就无法在火山旅时进入到交中,也就无法发展成为山地剥。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是时归六部曲:

    挫其锐是火泽睽的金和山泽损的兑所结合而成的锐进入到了水山蹇中,在来反中失去了锐气,因为山地剥剥夺了锐中的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就挫其锐了;

    解其纷是雷水解藉着或承其羞取代了获匪其丑而完成了系和分,不但没有影响到羊的力量,同时也没有破坏执之用黄牛之革的系遁力量,所以解其纷不但保全了天位的大和震为雷,同时也巩固了天山遁的基础;

    和其光是和兑将水天需的光亨力量带到人位的艮中,也就是将金和玉都挤入到了人位的艮中,就造成了金玉满堂的局面,水山蹇还在水中行,所以可以和其光;

    同其尘是车循环完成了“即鹿无虞”,也就是完成了“同人于门”,这个时候泥已经成为尘,意味着已经发展到了婴儿姹女的相会的时候了,婴儿姹女就一同进入到泽山咸中育阳,并且在得一时完成同人,与此同时也就完成了天山遁;

    湛兮是“甘临”的中行所造成的马匹亡,这个时候还没有进入到既忧之,所以属于庄子所谓的“至乐”时节,“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因为甘临是乐的心法,虽然造成了死,却因为可以完成善复而恒不死,所以不但死不哭,反而鼓盆而歌。

    似或存已经进入到了“由豫,大有得”时,因为再用冥中,如果没有“钻开玉柜明消息”,就会存疑了,所以必须勿疑,不要停止,朋盍簪的力量才能继续地进入到天位。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存是才子,天位的坎的才和人位的坎的子都已经在其来复的力量中反归于娣,这个时候坎中子已经不知道是谁的子弟了,因为已经成为雷地豫的由豫,也就是反归于娣的娣,由于已经从其君之袂变成了其娣之袂,过程中没有经历山地剥,所以“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象帝是由豫中的象和帝,象是撝谦时所牵出的大象,帝则是三星在天所结合而成的白的力量,坎中子已经成为白帝的一部分,所以不知谁之子,象帝中还有宗故宗庙的力量,所以称为象帝之先。

  •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

    尚贤是火水未济的结果,尚贤是以贝拿住臣子,表现在山泽损的得臣无家上,火水未济从震用伐鬼方发展到了三年有赏于大国时就处于山泽损中,说明了已经完成了三人行则损一人,就可以进入到一人行则得其友,三人行是三星在户,三星摆出了三才阵势,不断地进入到车轮战中,几经山地剥人位的艮中的目就成为了臣,尚贤就会在四时之见中,只能达到有疾的高度,所以不尚贤就是不支持三人行,方法是打破三星在户,完成三星在天,就结束了孚乃利用禴,没有了孚乃利用禴就没有了争,众所皆知的“与时俱进”的意义不是单纯的进步,而是士在时归之后完成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才能摆脱孚乃利用禴的四时之见,而完成善复,就再也没有争了,事实上争不是民在争,民是争的结果,三人行发展到了再三渎的时候,十朋之龟抑制了凵,臣就变成了民,三星在天时就有了天山遁,臣子被遁到天位的艮中,就进入到圣人的世界,圣人的世界最大的特性就是不争,主要就是因为天山遁,不但不争,而且因为没有了人位的离,而可以唯用震为雷,使民不争、使民不为盗和使民心不乱实际上都是针对王所说的话。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难得之货是“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聚天下之货在人位的艮中,造成了金玉满堂,交易而退时三退,完成了三星在天,在这个过程中和兑中的震为雷在来反时完成了化,所谓的化身千百亿是从来反开始,化身才是难得之货,而因为车循环克服了难胜地以来的难而完成了求小得,所以难得,贵是在车循环中藉着贝和两只羽手将人提到隐处,所以能够完成四时之见者就是贵人,贵人虽然解决了车循环所造成的难处,不过,还在四时之见中,所以圣人不贵难得之货,老子透过道德经第五十三章来说明贵难得之货很容易就变成了盗夸,盗是将火泽睽的人位的震用在车循环,夸是山泽损中的大被用在亏上,造成了山地剥,同样是为,有了贵难得之货的心理,就会成为运用山地剥的盗夸,唯有不贵,才能为不为,事无事,味无味。

    不见可欲中的见是四时之见,四时之见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都属于孚乃利用禴中的见,不具有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的效果,差别在于只能发展到有疾的高度,既无法得一,也无法完成天山遁,所以还是会不断地进入到车循环的可中和火风鼎的欲中,就註定会初吉终乱,而且将会因为车循环的山地剥而出现再三渎的问题,小乘法门进入到大乘力量中必然会乱,唯有完成时归,让力量通过回天之门,发展到天火同人-天山遁-天地否的高度,才能不见可欲,而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圣人之治谈的是实现圣人境界的四个心法,如果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四个心法就与圣人之治扯不上边了,实际上圣人之治谈的是时归的方法。

    虚其心谈的是从升虚邑发展到由豫,在这个过程中心受到山地剥的影响而陷在凵中,所以必须进入到泽山咸中育阳,重新积雷成丹,才能进一步地完成冥豫成,回天必然是两段式的;

    实其腹指的是“鼎有实”的力量在来反的时候都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也就是火泽睽-山泽损所建立的实被用在车循环,坤为腹,实其腹在车循环中,无所往的时候就艮止在雷地豫的坤地中,其来复的时候就发展成为“由豫,大有得”;

    志是士心,合起来是告公用圭,弱其志指的是从水山蹇进入风山渐时必须减弱志的力量,志与意在一起,志意是向人位的震中发展的力量,所以必须减弱志的力量,“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时才有可能通过回天之门,进而完成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车循环之所以能够解除难胜地的难关就是因为山地剥剥夺了志意;

    强是刚克,也就是车循环,强其骨指的是在车循环中将泽风大过发展到了雷山小过,就具备脱离孚乃利用禴的机缘,可以从雷山小过进入到火山旅,将火山旅发展到鸟焚其巢的高度,得强则生,因为在火山旅中才可以改变告公用圭的性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天位的坎回归本位时恢复了常,这个时候民已经遁走到了天位中,其亡其亡了系于苞桑了,就进入到了天地否,既没有知临所引发的告公用圭,也没有车循环所形成的欲,天地否是不敢为天下先的成果;智者是车循环的控制者,此刻震为雷和三都已经反归于娣了,没有了车循环,所以自然也没有了智者,就没有敢为天下先者,不敢为天下先的时候才能育阳和得一,所以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成是冥豫成,器是天下神器,长是“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母政已经开始,不断地提供育阳所需要的力量,所以可以长久。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为无为是輹循环中的内容,圣人在有为时就在天雷无妄-风雷益中,无为时则在天地否中,在为和无为中灵活运用,进行着圣人之治,可以做到无不治,治理的对象是臣子和治水,天地否时臣子已经在天山遁时遁到了天位的艮中,人位上一无所有,所以不争,而天雷无妄在唯用震为雷中,没有人位的坎,没有治水的必要,所以圣人之治可以做到无不治。

  •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恒指天雷无妄的天下,此时已经完成了善复,成为得一者,所以可以从全观的角度反思得之不易的成就过程,从车循环中是看不到美和恶,美同善,美和善都是藉着或承其羞而保全了羊,美发生在甘临时,天位的羊在知临的力量中进入到人位的艮中,至临所形成的人位的大也一起进入到人位的艮中,已经处于艮为山中,艮为山是“固其结”之地,一方面要“谨其守”地守住“无所往”所形成的固,另外一方面还要完成三星的结合,不但避免了山地剥,而且可以成就三星在天,所以或从王事成为美事,而能够达到美的境界是恶的结果,恶是在车循环中反复地经历山地剥所形成十朋之龟,十朋之龟已经膨胀成为亚,心的品质也会产生变异,反背了,所以泽山咸中的育阳也具有恢复心的品质的意义。

    善是在天位的大在反行入口时没有发展到山地剥,而是藉着或承其羞取代了获匪其丑,而保全了天位的大和震为雷的力量,可是,告公用圭成为善之前,也必须经历车循环,必须发展到了无,才能反归于娣,所以也不免于不善的过程,但是不善毕竟不同于恶,因为不善是有目的地完成时归的准备,恶则是没有前景的车循环。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有无相生是从“折其右肱”到无所往的过程,在孚乃利用禴中告公用圭被用于山地剥,造成了有厶,而在车循环反复来反时,就造成了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的现象,当谷出现的时候就无所往了,十朋之龟和日都进入到口中,实际上是告公用圭的力量都进入到艮中,就造成了固,这个时候就必须通过生门完成善复了;

    难是风水涣时在直的力量中产生了丹和生的反行入口,而造成了难的局面,易是日月,有了日月才有阴阳,就进入到了天地阴阳大化中,要消除难的局面就必须借助天地阴阳大化的易来完成时归,“阳动而行,阴止而藏”时完成冥豫成,所以难易相成;长是先张之弧所形成的火风鼎,短是后说之弧所形成的车循环,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成为形,“强弱,形也。”强是车循环的刚克,弱是水风井-火风鼎的柔克,短的利害,短可以造成威用六极之首的“凶短折”,长短相形是孚乃利用禴的内容;

    高是风火家人的“家人嗃嗃”的力量,继而可以发展到“高尚其事不事王侯”的高度,也就是天位的艮中,下是巽为风的巽在床下,巽在床下的时候可以造成剥床以辨而丧其资斧,而人位的艮在被水盈满的时候才能进入到高中,“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高下相盈是时归的内容;

    音是雷山小过的飞鸟遗之音,音本来是意,意是在亿无丧的时候进入到唯用震为雷中,但是在亿丧贝的时候因为山地剥而失去了心,只剩下飞鸟遗之音,声是山水蒙,在“取女,见金夫,无攸利”的车循环中,音声相和是和兑中的震为雷被用在来反时,就进入到雷山小过中,士在水山蹇的来反之后退到风山渐中,就在利御寇的力量中,而开始了“观我生进退”,可以或承其羞了,就具备了完成善复的条件;

    善复最难处理的就是随的问题,随指的是童仆随从,如果不拯其随,就无法完成善复,所以我心不快,执其随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到泽山咸的育阳中,所以随是完成善复最关键的一步,示从人位的坎中进入到人位的艮中时坎中子也前后相随地进入到火山旅,就具备了完成三星在天的基本要件,坎中子的前后相随说明了已经超越了我执;

    恒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所形成的力量运行,恒是月恒,丹就会不断地被用在来反,恒从雷凤恒的浚恒开始,发展到了风雷益时才立心勿恒,为什么风雷益在或益之十朋之龟的时候立心勿恒?因为就会陷入“取女,见金夫,无攸利”的车循环,“或击之”就是不断地持殳敲打而取女,就失去了唯用震为雷的力量和机会,恒代表着车循环已经发展到了咎征的程度,恒在车循环时提供了善复的机缘,必须完成冥豫成,才能唯用震为雷。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旅于处的时候在火风鼎中,虽然“得其资斧”,却依然“我心不快”,意味着没有解决随的问题,在解决了随的问题之后就可以进入到輹循环中,因为在天位的坎的行有尚中,就可以在艮为山中完成了自我加持之后就自动回归本位,就回到天地否的无为中抱朴守一,少私寡欲,这个时候已经不在孚乃利用禴的有言中,不以有言的方式拆分反行入口,从一发展到时,而只行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自然就完成中行和遁走,不需要大费周章,就完成了归藏,教是上所施和下所效也,不言之教可以让繁複的归藏过程一气呵成;

    万物作而弗始的作指的是利用为大作,作是完成了教之后的事情,万物完成了归藏之后,两个自我意识都已经被遁走,可以直接地王用享于帝,不需要再经过车循环的始治过程,意味着已经没有山地剥了;

    生而弗有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的效果,由于两个臣子都已经遁走,告公用圭只是拂过人位的艮中,就自动回天,所以不需要再经历折其右肱的过程,而可以直接进入到履道坦坦中;

    为而弗恃是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的另外一个特性,因为已经火风鼎,就没有人位的坎中的寺了,自然不能恃,功是天位的坎的功行,一拂而过,不会居于人位的坎中;

    功成而弗居是天位的坎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而建立了大功,并且在泽山咸的育阳之后完成了冥豫成,而得一了,这个时候才是功成的时候,弗居指的是不在水泽节-水雷屯的人位的坎中居,这个时候王的居所已经迁到了泽山咸中。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指的是时归之后王已经不居住在人位的坎中,正因为人位的坎中已经没有了王的居所,所以人位的坎才能够免于成为车循环的轮轴,去指的是车循环,由于人位的坎中没有任何的成员,所以无法形成车循环。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是圣人的成就,也是告公用圭的升华,王完成了安己之后就从利己的心法跨越到有厉的心法中,告公用圭就具备了自动顶天的功德,天位的坎抱持着不可涉大川的原则,不进入到泽风大过中,只在火山旅-艮为山中行走,自然就维护了圣人的境界。

  •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是天位的坎的行止,天位的坎的行止是告公用圭的结果,从火天大有发展到了山天大畜,天位的坎的反行带动了天的反行入口,所以道就是天道,道和可道是两种不同的行道方式,道是有嘉折首的结果,就消除了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可道则是折其右肱的结果,就消除了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有嘉折首是从无所往发展到冥豫成,折其右肱造成了有和厶,也就是有私,所以后面接着谈无和有。
    非常道是天位的坎的知临将行有尚的特性带到了人位的艮中,进入到了甘临,这个时候还是常道,而此时风泽中孚的人位的兑也进入到甘临中,常就吾与尔靡之中的非结合在一起成为非常道,于是就从甘临进入到了无攸利的车循环中。
    名是丹的反行入口,名是夕口,在甲骨文中夕和月是同一个字,都是半个月亮的象形,到了第五层次月已经发展成为丹,所以实际上是丹口,说明了已经处于直的力量中,在直的力量中才有积雷成丹的现象,雷火丰是直中直,最基础的直,雷火丰的力量在有孚发若往得疑疾的心法之下,发展成为火天大有-火风鼎,火风鼎完成了中行之后进入到风泽中孚,风泽中孚被用作车循环,水山蹇时丹成为来反时的斧钺,才会出现名,在水山蹇中圣人具有来反的性质,却停留在名的层次,到了告公用圭时名才成为可名,就具有了山地剥的效果。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一句话确定了道德经的定位,道德经的起点高度是第五层次难胜地。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指的是无所往,无所往则固,固是十朋之龟和日都进入到了口中,所以无所往是十朋之龟和日在口中所造成的结果,此时雷火丰的力量已经告罄,就必须等到坤为地重新提供其来复的力量,无所往的成员都反归于娣之后就进入到天地否中,
    无所往是丹在来反时所造成的结果,所以无名是天地之始;折其右肱时造成了有厶,这是发生在车循环中的现象,在第一层次到第四层次时用拯马壮只能达到月的程度,可是到了第五层次时用拯马壮就会产生丹,就不能再以进入泽雷随-水雷屯为宗旨,而必须发展到万和物的程度,这一句话与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的“三生万物”相互辉映,三生万物中的三是车循环中的将,三退时进入到了观我生进退中,而在火山旅-山地剥时有了万物,三运用了反行的丹和生,也就是告公用圭的力量完成了山地剥,而产生了万物,这是有名时进入到了车循环中才有的结果,所以有名是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无是士已经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并且在得一时在天地否中抱朴守一的境界,常无时的观是从“观我生进退”发展到“观我生”,意味着完成了利用宾于王,目的是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妙中,妙是少女,也就是无妄,没有女是没有人位的离,就意味着唯用震为雷;常有是四时之见中的境界,易经中的有都在常有中,
    徼是士在人位的坎中的行,士持卜敲打白和方以完成“取女,见金夫,无攸利”的车循环,这个时候是“闚观”,反复地见金夫,虽然有门,却因为再交的力量中而三过其门而不入,三指的是车循环中的将,不是次数。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常无和常有都是出自穴,都离开了人位的艮,却具有不同性质的名,常无是有嘉折首中的成名,即可以发展到冥豫成的名,常有则是折其右肱的有名,即用于来反的名,成名和有名都是玄的成果,成名是玄德,有名是玄机。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个玄是有名中的玄机,第二个玄是成名中的玄德,玄之又玄是有名之后的成名,成名时通过了谷神不死玄牝门,这是成名和有名最大的区别,意味着已经在直的力量中,唯有雷泽归妹的直的力量才能完成时归,于是可以在泽山咸中育阳之后而得一,就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妙中。
    众妙指的是玄妙、微妙和要妙,众妙之门是玄妙、微妙和要妙通过回天之门而进入到天雷无妄;玄妙是玄所形成的妙,意味着完成了玄机而具备了玄德;微妙是火山旅的微在鸟焚其巢之后发展到了天位的艮,打破了往得疑疾的障碍,而得以进入到天雷无妄,孙子兵法在最后一章的用间篇中强调:“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说明了微妙的重要性;要通徼,徼是求取的意思,士在“取女,见金夫,无攸利”的车循环中,车循环在完成了四时之见之后只能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不是究竟,所以必须求取天雷无妄,要妙是“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的结果,不贵其师是没有用行师,不爱其资是没有车循环,虽通唯,只要在知临进入到甘临时转入车循环就会造成大迷,大迷指的是迷复,就会有灾眚,而且在用行师的时候“终以大败,以其国,君凶”,以至于十年都在火水未济中,天雷无妄是在十年火水未济之后才能达到的境界,所以“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要妙可以说是求索而来的妙。

  •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一章是进一步地说明“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的根源在用兵,兵是人位的离将震为雷向上推送,成为来反的釜斤,如果震为雷完成了三星在天就成为天下神器,而用于来反时就成为不祥之器,成为山地剥的利器,而无法发展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高度,完成了火山旅-山地剥之后,不祥之器变成了物,物是勿用之牛,陷在凵中,久暴师之后就产生了十朋之龟,因为久经车循环而膨胀的十朋之龟与震为雷在一起就成为恶,震为雷就由不祥之器升级成为恶,有道者是士,士不愿意旅于处,“见恶人”时就必须回到天位的坎中完成见,才可以进入到人位的震中成为仁者,所以论语里仁篇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火风鼎所造成的恶食和车循环所造成的恶衣是道的一环,目的是是进入到人位的震中成为仁者,所以论语里仁篇的结论是「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好人是在火风鼎之后就成为仁者,恶人是在车循环之后成为仁者,成为仁者才能避免不道早已。

    君子是复在是孚乃利用禴中的身份,地雷复一分为三在天位的震中是君,在人位的坎中是子,显出来三才阵势,居是居于人位的坎中,在人位的坎中时就会用拯马壮,进入到师左次,而以贝拿人,所以君子居则贵左,用兵者是将,将是三,三是王的一和震为雷的二之和,实际上是王在将震为雷用在车循环,反复进入到口中,所以用兵则贵右,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时已经从来反时完成时归进入到天位的艮中,也就是完成了天山遁。

    兵者出现在车循环中,震为雷成为来反的斧钺,可以造成山地剥,以至于无法完成冥豫成,进入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高度,所以兵者乃不祥之器,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在火山旅中的遇和在艮为山中的雨都是加持,更强调在水风井-火风鼎中的尊贵身份,兵者并不是君子之器,只有在有愠的时候不得已而用之,愠是恚,指的是告公用圭,告公用圭时才会用兵,不得已而用之的时候必须以恬淡为上,淡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恬是咸其辅颊舌,恬淡是以完成时归、育阳和得一为目的。

    胜是把舟、火和震为雷都运送到天位,美者甘也,美同善,美是或承其羞的结果,保全了羊,美与丑相对,获匪其丑造成了丧羊于易,就不美了,胜而不美是孚乃利用禴时的四时之见所致,虽然完成了胜,但是不能避免获匪其丑,就胜而不美了,如果以之为美,就是乐杀人,杀人指的是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被用在来反造成了山地剥,乐是乐天,意味着完成了见,虽然完成了见,却在有疾的心法之下反行,进入到车循环,就会造成山地剥,所以谓之乐杀人,

    也就是《周易 系辞上》所谓的:“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居而安者以水雷屯畏言有序的最高境界,有言拆分而行,从一发展到十,有序进行,乐而玩者指的是山地剥造成了两个自我意识的混沌成×,合而为爻,水雷屯是小乘的理想,天雷无妄是大乘的理想,两者具有本质上的差异,所以乐杀人者无法得志于天雷无妄的天下。

    吉事是师左次完成了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师左次的时候师出以律,按照规律完成出自穴,就完成了见,所以否臧凶,否是天地否,臧是归藏于天位的艮,对于人位的艮而言是凶,但是最终却完成了归藏,所以吉事尚左;凶事指的是无妄之灾,造成了得失,行人之得的时候完成了时归,邑人之失的时候完成了天山遁,就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所以凶事尚右。

    偏将军指的是三,能够完成“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翩翩是在车循环中完成了贵,两只羽手拿走了人就只剩下了尸和四足,不富以其邻是没有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所形成的富,人位的震被用在车循环,人位的艮中的一和口都被山地剥剥除,只剩下子和士在子克家,所以不富了,不富和不戒的目的是为了进入到以孚中,以孚是泽雷随的有孚在道以明,在“过其祖,遇其妣”的过程中,也就是从泽风大过发展到火山旅的过程中“及其臣,不及其君”,所以一个成为匕,一个成为人,偏将军在车循环中完成的是四时之见,只能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过程中有十朋之龟,所以偏将军印上是龟,而上将军指的是能够完成或承其羞和视生处高的火山旅中的天位的坎,天位的坎能够完成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进入到泽山咸的居所,并且可以进入到天位的艮的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中,所以上将军居右。

    言指的是有言,有言会造成丧牛于易和丧羊于易,所以以丧礼处之。众指的是火地晋的众允,“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告公用圭的力量集中在人位的艮中,就完成了杀人,杀人的震为雷和两个自我意识都一起陷在凵中,意味着完成了中行,这个时候就必须藉着或歌或泣,或鼓或罢的力量来完成吾与尔靡之,战胜的时候是进入到人位的震中,就必须完成祭祀,将人位的坎中的成员延引到天位,让天利用享祀,而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终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犒。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本章谈的是告公用圭中的生死,人之生是天位的大反行入口时,带来生的力量时意味着处于天泽履-雷泽归妹的輹循环中,也就是处于直的力量中,在顶天功德中自然就回天,整个视生处高的过程都显得非常柔软和柔弱,但是车循环中的告公用圭就不一样了,因为具有山地剥的目的,所以成为一种攻坚的力量。

    草木之生则处于风山渐,丹的反行在“困于葛藟,于臲卼”的时候停止了动能,因为危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而进入到利御寇中,所以谓之柔脆,如果或击之,重新敲打出人位的离的力量,这是取女,取女了之后就会重新进入到利用刑人用说桎楛的车循环中,再三渎的时候力量就会枯槁,这就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所以如果告公用圭用在坚强上就成为死之徒,如果告公用圭用在顶天功德,那么就是生之徒。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兵强说明了在泽地萃的水中,在泽风大过时进入到火风鼎-车循环中,而产生了过涉灭顶的结果,所以兵强则灭,木强发生在和兑的时候,和兑拥有震为雷的力量,在车循环中被用作来反,可以造成有嘉折首的效果,所以木强则折。

    告公用圭在柔弱时具有视生处高的特性,自动完成顶天功德,所以柔弱处上,相反地,告公用圭在强大时则具有来反的特性,不断地“以多问于寡”,所以强大处下。

    同样是告公用圭,如果只在第四层次以下,水上之军的车循环就足矣,就会在恒寒若的时候变得越来越急,于是就无法将告公用圭发展到视生处高的高度,就无法用留,也无法得一,就不能成为圣人,开悟和成圣都是自我提升,自我提升就自然让天人合一发展到至高境界,人的平均寿命不高时,开悟和成圣都是自由选项,人的平均寿命已经突破了,两者就变成了必修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