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鬼谷子

  • 鬼谷子 捭阖策 揣篇之一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群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知睿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候之亲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便、孰知?如此者,是谓量权。”

    ====================

    揣是度高,在度权量能中完成行有尚,士在回归天位之后就不事王侯而高尚其事了,揣是已事遄往-使遄有喜的升华,遄是疾速,遄是两只羽手所作的搬运,完成了贵而留下了飞鸟遗之音,而揣则是鸣谦的力量,两者都出现在火山旅,已事遄往的目的是将山泽损转变成为泽雷随-水雷屯,在此之前在损其疾的心法之下进入到了泽地萃的车循环中,损其疾意味着在车循环中经历了山地剥,就无法完成度高,所以必须将遄转变成为揣,为此士必须回归本位,而在这个过程中将人位上的有情众生都一举通过回天之门而带到天位,完成了炼神还虚。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

    善用天下者是完成了炼神还虚者,已经是得一者,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天下,在量天下之权时,必然进入到风水涣的权变中,为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天下而做准备,诸侯之情是生和丹,揣诸侯之情就必须藉着或承其羞取代获匪其丑,才能保全羊,也就是生和丹。

    量权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量权在车循环的第三阶段中,强是车循环的刚克,弱是火风鼎的柔克,轻是车循环在水风井-火风鼎中,也就是在车循环的第二阶段,重是车循环在山泽损-山水蒙中,也就是车循环的第三阶段,车循环的第三阶段在无将大车中,没有将的主事,士在告公用圭中也无法审,不过,这个时候的不审不重要,因为还有称,称是称量,称量是否符合通过谷神不死玄牝门的条件,称俗而行时必须达到谷的程度,“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称量之后才可以藉着火雷噬盍完成劓鼻噬肤,而进入到天地否,所以不能少了这个过程,量权不审是因为还有称量的过程;揣情是藉着或承其羞保全生和丹,士必须在风山渐的天位的坎中审,如果不审的话,就不符合知临的精神,不能确定归藏的变化,归藏时在用冥中,如在柜中,所以必须“钻开玉柜明消息,布散金毫破蔽蒙。”散位独影意识的自说自话就是在布散金毫破蔽蒙,天清之所有来,所以用冥中有一段清明阶段,走一走。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

    什么是量权?鬼谷子为量权作了以下的定义:“度是人位的贝中的诸侯贝严收到人位的艮中,度于大小是将小有言或是人位的大敲打到人位的艮中以完成观我生进退,度是完成时归的第一步;在以多问于寡的车循环的过程中将告公用圭的力量集中在人位的艮中而形成了众允,意味着告公用圭被用于山地剥,谋于众寡是从风水涣的计发展到雷水解-火雷噬盍的谋。

    称货财有无,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

    称量是了解贝的力量的有无,“用物过度,妨于财。”再三渎的时候有了万物,却没有了财,称货财有无实际上是认识到万物的成型;料人民多少是审查需于沙的程度、铙是退军之用,贫乏了就退军,《庄子·天道》中道:“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有余或不足是以会不会铙心为准,也就是达到了万物的程度了没有?

    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

    地形指的是人位的艮,“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是《孙子兵法 地形篇》中的“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的另外一直表述方式,权衡利害是选择获匪其丑或是或承其羞,“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谋虑孰长、孰短?

    “谋虑孰长、孰短?”是孙子兵法虚实篇的结论:“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孰长、孰短谈的是日,日是泽地萃的成员,在车循环的第二阶段,实际上是谋思困于金车的问题,到了升虚邑的时候了吗?从第二阶段进入到第三阶段的时机成熟了吗?

    群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

    “群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亲疏是外比之或内比之的时机,贤是山泽损的得臣无家,还在孚乃利用禴中,不肖谈的是道德经第六十七章的“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似不肖时已经炼神还虚了,告公用圭的力量不用在人位,似不肖,但是实际上是“达於知者肖”,告公用圭用在天位才能通达,似不肖实际上是肖极了,鬼谷子的思想以道德经和孙子兵法为基础,谋虑的时候一定在老子和孙子的高度谋虑;

    与宾客之知睿孰少、孰多?

    “与宾客之知睿孰少、孰多?”则是回到了易经的层次,从观我生进退的角度谈告公用圭,“思曰睿,睿作圣”,知睿是将告公用圭发展到圣人的境界,这个时候有进入到了《洪范九畴》的范畴;

    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

    观天时之祸福是在风地观中观祸福吉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所以到了决定归正的天时;

    诸候之亲孰用、孰不用?

    诸候之亲是至临在人位的兑中所形成的贝,公侯伯子男和士的力量都集中在贝中,这个时候就涉及到雷水解-火雷噬盍的协作,有的必须用在车循环,有的必须用在或承其羞,有的必须用在人位的震,有的必须用在时归以完成见,有的必须遁走到天位的艮中,这个时候的见是已经不是四时之见,而是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也就是炼神还虚时的见,由于协作的需要,“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必须认识到炼神还虚的变化的每一个细节。

    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

    百是全,姓是告公用圭在风火家人的离火中完成时归,百姓之心是陷在凵中的震为雷,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去就的抉择,去是进入到车循环,就是革言三就,也就是三退到人位的艮中,准备完成三星在天;安是完成来连,车循环被风火家人的离火推送到了天位,已经在泽山咸的育阳中,所以很平安;而危是无所往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已经停止,就必须静待地雷复的升起,因为还没有完成时归,所以必须谨其守。

    孰好、孰憎?

    好是好遁,人位的离和坎中子都已经进入到天位的震中,完成了三星在天,憎是恶,十朋之龟在凵中膨胀成亚,臣子已经变成了民,正是“震来虩虩,笑言哑哑”的时候,车循环已经结束,即将进入到唯用震为雷中,憎出现的时候也正是必须完成善复的时候。

    反侧孰便、孰知?

    反侧是割除贝中的人位的震的震为雷用作来反,便是人更,更是鞭的古字,意思是驱马、驱车,将知临中的人位的震的震为雷用作来反,进入到车循环中,知是知临知临是进入到甘临,再转入车循环。

    如此者,是谓量权。”

    如此这般地思虑就是量权。

  • 鬼谷子 捭阖策 权篇之四

    故曰:“辞言五、曰病、曰恐、曰忧、曰怒、曰喜。”故曰:“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怨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是故与智者言,将此以明之;与不智者言,将此以教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

    故曰:“辞言五、曰病、曰恐、曰忧、曰怒、曰喜。”故曰:“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怨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

    鬼谷子所谓的辞言是有言已经进入到了有说,进入到了泽水困的乱中,辞言中的五是天位的大以舟的身份反行入口,可以产生病、恐、忧、怒、喜。鬼谷子接下来阐释这五种效果:“病者指的是有疾,孚乃利用禴中用到了山地剥,因而无法完成五气朝元,所以运用到天位的艮中的元神,所以感衰气而不神也;怨者指的是丹在直的力量中的反行入口,造成了来反,由于告公用圭被用于山地剥,以至于一和震为雷都陷于凵中,所以肠绝而无主也;忧者指的是甘临时转入无攸利的车循环,最后造成了“再三渎,渎则不告”,就既忧之了,所以闭塞而不泄也;怒者是士,士怒而战是为了进入到信中,就进入到车循环,并将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所以妄动而不治也;喜者指的是有喜,宣散是在车循环中完成用缶,用缶是或益之十朋之龟,无要是无西和无女,没有了西和人位的离,意味着完成了四时之见,在有疾的心法之下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所以宣散而无要也。”精则用之是达到了《易·系辭》的“精義入神以致用也”,也就是完成了火风鼎的炼精化气和车循环的练气还神之后就可以在泽雷随-水雷屯中致用;军争为利,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利则行之就进入到车循环的军争中;车循环是为了致用,没有致用就浪费了天人合一的优势,车循环也有高下,“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辅周者在恒风若中运作,火风鼎发展到了告公用圭,虽然因为山风蛊而产生了蒙,却可以得到雨,辅隙者在恒寒若中运作,水风井发展到了寒泉食的程度,一心一意在不节若则嗟若,就失之于急了。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智者是知临者,有言发展到了知临,就进入到甘临,无攸利中,智者凭借的是博,博是搏的本字,本义是搏斗,与戎同义,就进入到了车循环,造成了既忧之;拙这是出自穴者,也就是外比之者,已经完成了三星在天,在通过回天之门前必须发展到谷的程度,所以凭借的是泽水困的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辩者是有言发展到了泽水困中,反复地剥床以辨,所以凭借的是要,要是西女,西女是山火贲,只能达到过涉灭顶的结果,过涉灭顶是四时之见;贵者是能够通过风火家人的回天之门者,凭借的告公用圭所形成的是势,在来反之后达到了谷的程度;富是山天大畜-山泽损所形成的富,可以在来反时形成金玉满堂,凭借的是高,在风火家人的家人嗃嗃的力量中回天;贫者是以水泽节中的贝完成了分,凭借的是利,也就是士的行止,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贱者是已经从白马翰如转入到贲如皤如的山火贲中的士,贝贝用作执之用黄牛之革,造成了束帛戋戋,凭借的是劳谦所形成的鸣谦,而且是可以一直发展到天位的艮的鸣谦,其中有厉了,所以可以完成天山遁;勇者从火水未济而来,发展到了火泽睽-山泽损,凭借的是敢,敢是用带有坎中子的丨敲打女,比取女的力量要强,同时还带着犬,所以是专门用作南狩的力量,具有或击之的效果,所以可以造成杀,和兑中的震为雷被用作来反就造成了勇于敢则杀;过者指的是雷山小过,凭借的是锐,在雷山小过-火山旅时金和兑的力量都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锐意革新的力量是完成三星在天的力量,造成了观我生进退时是士的进锐和三的退速,因为观我生进退属于神纪的范畴,所以锐气十足;以上九点都是士在人位的坎中的术,人指的是人位的震,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常在这样的大势中被用作来反,度权量能的核心在来反。

    是故与智者言,将此以明之;与不智者言,将此以教之,而甚难为也。

    智者在有言的时候发展到了水风井火风鼎之后就进入明中,不在车循环中消耗国力;不智者在有言的时候一定要进入到车循环,必须藉着教的力量达到取女的目的,教是持卜敲打将学中的爻提升到天位的艮中,以完成四时之见,意味着已经再三渎了,所以甚难为。

    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

    有言发展到了车循环的第三阶段就遇到了多,多造成了类,而有“同类相从,同声相应”的族类,类是日闲舆卫的状态,处于守株待兔中,不能主动进入到泽山咸中,需要藉着风泽中孚-风火家人-风山渐的举的力量完成类举,所以士必须从水山蹇退回到风山渐中;事是或从王事,王要或从王事的时候就会从风泽中孚进入到风水涣的涣奔其机的变中,所以事多变,事多变的目的是进入到微明中。

    终日言指的是终日乾乾,杜甫 《愁坐》所描述的“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就是在君子终日乾乾中,还不到时归之时;不失其类是“终日戒”的原因,日闲舆卫的目的就是不失其类,日闲舆卫在风山渐中,处于利御寇的风火家人的力量中,避免进入到泽水困的乱中,守护族类是为了避免陷入泽水困,避免意识在王的世界中过度活跃,就可以在事多变中而事不乱,这里包括了终日戒的原因和终日戒的方法。

    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有了终日戒就可以在终日乾乾的时候不失其主,不至于将主人有言的力量用作奇兵,所以知临进入到车循环中贵在进入到天雷无妄,没有亡,没有女,只有唯用震为雷,天雷无妄是圣人境界,无私无我,才能廓然大公地运用天下神器;听曰聪是聪作谋的前身,闻审谓之聪,在人位的坎中稽察之后完成了来反,就回到天位的坎的闻中,继续风泽中孚-风火家人-风山渐的回天之路,关键在于完成了谋,也就是从有言转入到雷水解-火雷噬盍中,谋的关键在士在刲羊时将告公用圭的力量全部归藏于天,人位上就无血了;智贵明是洪范九畴中的“视曰明,明作哲”的明,视是炼神还虚之后已经有了元神才能视,明作哲是经历了有嘉折首,也就是经历了天山遁,这个时候的明是履道坦坦的至明,也就是明明德中的明明,不同于“日月相推,而明生焉”的明,日月相推是离为火所形成的日昃之离作用在火风鼎和用拯马壮所形成的月作用在车循环,两者相继之后,就可以进入到水雷屯的明中,这个时候是“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微明,至明才是知临的终极目标;辞是泽水困中的乱,也就是困于金车,“仁者之过易辞也”,因为人位的震不断地被用于用拯马壮,以至于“仁人难成久矣”,而扭转困于金车的局面在奇,奇是困于葛藟时的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所造成的奇,善复为妖时奇就成为善复的基础,因为于臲卼形成了其来复的契机,正复为奇的时候也会用到告公用圭的奇兵,只是圣人方而不割,直接完成天山遁,没有山地剥,最后一句才是权变的精义,已经将权变提升到圣人的境界,鬼谷子的作品绵绵密密,却半句不离圣人心。

  • 鬼谷子 捭阖策 权篇之三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知用其所长,而谈者知用其所用也。

    ====================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

    人之情已经超越了心的范畴,谈的不是心,情已经在用间中,用的是丹和告公用圭的力量,道德经就是以丹的反行入口作为起点,也就是以用间为起点,用间是神纪,已经属于炼神还虚的层次,出言则欲听成为中间过程,出言的出是王用出征的出,出言是王用出征进入到了有言说的孚乃利用禴,孚乃利用禴的结果是听,出言的目的是进入到主人有言中,听从不是目的,而是唯用震为雷的必要条件;举事是王的两只羽手和人位的离的手共同或从王事,举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与而往牙发展,所以举事是王天位发展,就朝向冥豫成发展,举事的时候已经超越了孚乃利用禴。

    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度有长短,长短是先张之弧后说之弧所造成的长短分别,长短是日的效果,长出现在火风鼎,短出现在在车循环中,来反是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造成了穷其所短,智者不用其所短是不用车循环,而用愚人之所长,愚人之所长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进入到火风鼎所产生的效果,也就是日昃之离的效果,因为再离为火的双向加持中,所以有来有往,中行之后在风泽中孚中完成了四时之见;拙是出自穴,出自穴需要达到谷的程度才能通过谷神不死玄牝门,就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境界,而愚人之所长只能完成四时之见,愚人之所工只能达到空的效果,不能达到谷的程度,可是却可以不再泽水困的困于金车的消耗中。

    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

    这一句话谈的是《孙子兵法 九变篇》的:“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有利是利生子,也就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在用拯马壮之后进入到了车循环,这是“趋诸侯者以利”,从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亏,王用出征时的师已经变成了前后相从的关系,谈利的目的是为了进入到主人有言的信中;害是两只羽手持着丨进行中行,中行之后就产生了十朋之龟,目的是为了避其所短,屈诸侯者以害是为了逃避车循环,“屈诸侯者以害”的目的是出自穴,带着车循环回到天位,进而达到冥豫成。

    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

    介虫是甲虫,介虫之捍是藉着人位的离将苦旱推送到天位,旱是车循环中的告公用圭的结果,艮为山北发展到山地剥,就没有雨了,而造成了“栋隆,有它”,有它是大虫,介虫指的是有它,介虫之捍是泽风大过的内容,介虫造成了干父之蛊和干母之蛊,必须藉着介虫之捍打破局面,坚厚是山泽损,坚指的是得臣无家,厚是泽地萃的车循环,“赏莫厚于间”,在用间时藉着田相值的贝完成了行有尚,在天位的艮中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时就完成了炼神还虚,才是介虫之捍的真义;螫虫是有厉,有厉是一只蝎子,毒螫是人位的离与天位的离相会于火山旅,造成了遇毒,而蜇的时候则造成了有嘉折首,有嘉折首之后就完成了天山遁,折其右肱是形成了有私,有嘉折首则是大公无私地完成了大同世界。

    故禽兽知用其所长,而谈者知用其所用也。

    禽兽都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的产物,如禽是代表天位的离的隹和代表人位的离的鸟的总称,兽是折其右肱所形成的熊、田相值所形成的犬、大人虎变所形成的虎,用其所长不是用其所擅长,长是震为雷被用于来反的结果,长是震为雷和万,合起来是万物,用其所长是完成善,《易·乾》:“元者,善之长也。”藉着善而完成了五气朝元,也就是完成了炼神还虚,才有了元神,故禽兽知用其所长是在来反之后完成炼神还虚;谈者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所形成的有言说,易经中有121个有和57个用,都是王用出征时所用的力量,孚乃利用禴的有言说是建立在有和用之上,对于孚乃利用禴而言最有用的是告公用圭,因为告公用圭是完成善的力量,在来反时去彼取此,舍弃了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转化成为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才是知临的最高境界。

  • 鬼谷子 捭阖策 权篇之二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

    人位的艮中的口是鸿渐于磬的时候决定是否继续饮食衎衎的机关,这个机关是用来关闭情意的枢机,情意是孚乃利用禴中王对自己的情意,临是王的亲临,只要有口在就无法关闭孚乃利用禴,因为就会一直构成离为火的双向加持,就无法进入到唯用震为雷中。

    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

    耳是山地剥的结果,天位的大陷在凵中,目是震为雷在口中,在巽为风时页首度出现,页是六和二在口的内外,加上两个廿足在频巽中所形成的步,三种力量共同一起作用,这就是心之佐助也,佐是师左次,意味着进入到用行师,目的是建立唯用震为雷,助是天位的坎在助人为乐,藉着天位的坎的嘉遁之力将至临所形成的且隔离到天位,就进入到天地否,所以佐助是完成炼神还虚的过程,这个时候正是完成闚观的时候,窥间是将入于穴和见金夫的力量在人位的艮中用间的时候通过回天之门,这是对于入于穴的力量的归藏,完成奸邪的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奸指的是反行的士时造成了干父之蛊,干母之蛊,必须藉着雷泽归妹的女让士回归本位,完成帝乙归妹以祉元吉,邪则是因为士的离位让风火家人变成了山火贲,必须藉着地雷复将与遁走到天位的艮中,在泽山咸育阳时来誉中的与变成了豮示之牙中的牙,这个时候士已经成为善为士者,嘉遁之坎隔离了两个×,才能成为视矍矍中的两个目,这个时候才能完成天山遁,而进入到了天地否,就得一了,得一的前提是完成或承其羞,保全羊,才能得一。

    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

    所以说:“参是在火风鼎中参,三星形成了三才阵势,調是有言时拆分而行,从一发展到十,应是在风泽中孚的人位的兑中应,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与己同则应,不舆己同则反”,已经成为与就可以进入到天火同人中,而尚未君子得舆,小人剥庐就进入到来反,应也有权的意义;利道而动是为了物以群居为目的时才进入到车循环。”繁言而不乱是从有言说进入到咸其拇和咸其脢的母政中,母政开始就不再进入到泽水困的乱中;翱翔而不迷是《庄子 逍遥游》:“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所描述的境界,翱翔在天地否的天位的艮中,已经炼神还虚了,如同翱翔一般,就不再发起离为火的双向加持,就不会进入到迷复,因为已经完成了天山遁,可以唯用震为雷了;变易而不危者,变易是在孚乃利用禴中的风水涣时变易,变易时就进入车循环中,就会有危的问题,危是于臲卼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停止了,无所往了,之所以不危是因为已经在唯用震为雷中,风地观中的观我生进退必须发展到得理,得是大有得,理已经不是黄中通理的理,而是天理,也就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炼神还虚中的首要之务是去彼取此,去彼是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取此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得理不是得理不饶人,得理不饶人是地理的特性,炼神还虚的积极意义就是打破地理,回归天理。

    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

    不可以往者指的是天位的坎在回归本位之后抱持着不可涉大川的心法者,就不再打开机关,意味着不再饮食衎衎,也是因为唯用震为雷的缘故;不可以来者是天地否中抱朴守一的得一者,就不可以来,来是来反,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来反了,因为已经完成了天山遁,没有受的对象。

    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有讳忌也。物不能通达者说明了已经处于无所往这,已经成为勿用之牛,这个时候就不再继续或从王事,因为必须等待母政的开始,母政表现在其来复上,如果这个时候再或从王事,就会造成遇毒。所以古人说:可以以火天大有的自我加持进入到口中,就会进入到火风鼎中,在火风鼎中完成方雨亏悔;口不是天位的大的成员,所以不能成为有言的一部分。”有言必须讳的是在山天大畜的日闲舆卫和利己之心,因为日闲舆卫是车循环中的内容,利己之心正是导致已事遄往-使遄有喜的车循环的根本动力,所以母政时必须无所往以静待其来复,并且安己。

    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众口铄金指的是来反时人位的兑中的力量都汇集在人位的艮中,形成了金玉满堂的现象,而且天位的不速之客三人来的众人也在人位的艮中,正是可以完成乐的时候,乐是或承其羞的相关词,因为乐是雷水解-火雷噬盍的力量,起手式在雷风恒的或承其羞,众口铄金是“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因为所有的金和玉要变成物,所以莫之能守;这是因为有言说的孚乃利用禴中必须发展到曲的程度,曲是在风雷相薄的时候被来反的力量所曲折,就曲从了。

    《易·系辭》:“曲成萬物而不遺。”曲发展到了冥豫成时物已经成为朴,在泽山咸中育阳,并且在得一时成为天下神器,不遗是针对口而言,已经进入到天山遁-天地否中,不但完成了贵,而且城复于隍,而不遐遗了。

  • 鬼谷子 捭阖策 权篇之一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信;静言者,反而于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种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舍不疑者,决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

    权的意义是秤锤,秤锤就是秤砣,可以中的权是泽风大过的内容,也就是火风鼎-车循环的内容,权变的目的是有它,权变的时候将垂其翼的力量用在用拯马壮,就进入到了“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三日指的是车循环,三日不食发生在火水未济,所以不是火天大有的自我加持所形成的食,权具有明确的宗旨,目的是进入到主人有言,也就是进入到人位的震中,就有言有信了,所以车循环是有攸往的事情,权是车循环的发轫,奇则是车循环的最高境界,所以权篇以说为开端,以奇为结尾,奇既是车循环的结尾,也是善复的开端。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说者是利用刑人,用说桎楛者,也就是将人位的震用于用拯马壮,从火风鼎的有言发展到车循环的有说,有言是天位的大的反行入口,也就是知临,而说则是天位的兑的至临,说的目的是用说桎楛,桎楛是知临和苦节对人位的震的木所形成的束缚,唯用震为雷的要件是完成人位的艮的遁走,与此同时人位的坎中的成员也将一起归藏到天位;说之者是天位的兑,在火泽睽-山泽损时成为资之者,形成了田相值,两个田合而为一;饰言者是取女时回归本位的牛,牛在祭祀中经历了丧牛于易,变得虚弱一些,出现了文的现象,再反行时就必须动用到用冯河的力量,才能丧马勿逐自复,于是就造成了无遐遗的结果,两个自我意识都在四时之见中,一再与二结合为三,进入到人位的坎中,所以谓之假之也;三成为假之者,在人位的坎中完成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

    应对是王在人位的坎中以车循环应对诸侯,诸侯之地是三的属地,如果率先进入到艮为山中,就可以得天下之众,所以藉着车循环拯其随,目的是将诸侯卷藏到艮为山中,以便执其随而进入到泽山咸中育阳,应对的结果是产生进退,进退发生在风山渐中的观我生进退,应对造成了利辞,辞是泽水困中的乱;泽水困的利辞者再车循环中困于金车,轻的时候还在权中,权然后知轻重,轻论则是从车循环转入到直的力量中,也就是脱离了车循环,进入到了輹循环中,“士有一定之论”,这个定论就是在或承其羞中完成“士刲羊无血”,这个定论也就是《庄子·齐物论》所谓的:“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论是超乎言说之外的直言,士的任务就是完成圣人之论。

    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

    成义者是能够从水天需发展到冥豫成者,冥豫成的同时也完成了天山遁,就可以王明并受其福,就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风雷益的明中;天雷无妄-风雷益中的明之者是士从人位的坎中的阴符发展到恒不死的高度,于是“使死者复生,生者不慙,为之验。”验是拨乱反正之效。

    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难言者是有言在中行之后进入到风泽中孚,风泽中孚时转入风水涣,丹在直的力量中反行造成了难,有口难言的原因在于车循环发展到了处山之军时只在人位的艮中活动,此时有言在告公用圭的力量中,却论是车循环被地雷复推送到天位,产生了车循环的退却,而进入到了圣人之论中,却论者发生在火山旅,旅于处中的虎以人位的艮为几,在此钓鱼,鱼是天风姤的产物,藉用白茅时白进入到了人位的坎中与天位的大结合而成鱼,钓几在以或承其羞的方式完成鱼和几的卷藏于天,士在火山旅中完成钓鱼的任务,才能完成三退,《西游记》在“诸天神遭困五十四难”中以弥勒笑和尚亲临在悟空手中写上一个禁字而收縛了黄眉老佛来说明钓几,异曲同工,因为这个时候是知临,大君将宜中的车循环和鱼收回天位,钓几的比喻很独特而到位。

    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信;静言者,反而于胜。

    佞言者是在车循环中以巧言完成了亏,而藉着取女将震为雷推送到天位,立人部说明了佞言的目的是进入到人位的震中为人,谄指的是坎为水的“习坎,入于坎窞”,入于穴的时候完成了亏,而造成了臼,谄而于忠是中行之心的结果;谀言者是有言中的两只羽手如同飞钳一般将人提到天位的艮中而完成了贵;博是以贝作为来反的力量,造成了十朋之龟,博而于智是在车循环中运用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平是亏,亏是孚乃利用禴的特性,决而于勇是勇于敢则杀的表现;

    戚言者是既忧之者,也就是在甘临时转入车循环者,在度权量能的时候选择了主人有言一途,所以以用拯马壮加权于天位的震;静言者是善复者,以生和丹反行入口时完成了或承其羞,将来反的告公用圭反归于娣,成为天雷无妄的力量基础。

    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种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

    先意承欲是藉着代表车循环的欲来完成包承,在车循环中是包蒙,完成了士进三退时才是包承,才能进入天地否,谄是习坎,回也不改其乐的话,又没有新的意识加入,就不免于习坎,就是谄而于忠;在泽水困的困于金车时反复在山地剥之后进入到山水蒙的文中,就是博而于智;策选进谋者在泽风大过中策选,在雷山小过中进谋,就放弃了权而于信,完成了权的升华。

    纵舍不疑者,决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纵舍是士纵身入云,进入到风山渐中,就在直的力量中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就在泽山咸的居舍中,在由豫时勿疑就可以一直发展到冥豫成,这是决的升华;先分不足是在泽水困中完成了分,造成了贫,就困于财了,窒非则是将至临的力量用在穴中,就窒碍了直的力量,意味着从泽水困发展到了告公用圭的层次,这是来反,目的是完成物以群分,物以群分是车循环与或承其羞的共同成果,意味着已经将计提升到谋的层次,鬼谷子言先不言后,留下了来反的升华空间。

    圣人不是以文过饰非的心态做事情,尤其是在炼神还虚的环节上,如果看不到现阶段的问题,也看不到未来发展到空间,就很难割舍,在权和决的时候,需要圣人的一把助力,才能松开既有的成果,最后一句才是权的最精妙的部分。

  • 鬼谷子 捭阖策 谋篇之四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语。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义。

    ====================

    要进入到善复就必须去彼取此,也就是放弃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而转变成为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道德经三度谈到去彼取此,可以知道去彼取此的重要性,可谓谋的最高境界,鬼谷子自然也不能不谈。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

    其身内指的是身已经在内比之之后约纳户牖了,人位的艮被约纳时候就水风井就开天窗了,成为坎为水,尸是身,尸在入主之后成为户,其言外者是外比之时完成了天山遁,臣子就被疏散到天位的艮中;其身外是匪躬的情况,因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水山蹇的来反造成了王臣蹇蹇,所以无法掌控身体,其言深者是不速之客三人来进入到车循环的目的是为了深入到水雷屯,在告公用圭用在山地剥之后就于臲卼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都停止了,所以危;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去彼取此就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去彼取此成为救亡图存的努力。

    虽然这句话符合人性,但是却不是针对人而言,在力量中,人是人位的震,人之所不欲是进入到车循环,因为人位的震在用拯马壮的过程中损失了震为雷,沦为坎中子,却勉强行之;人之所不知是至临,知临是进入人位的艮中成为甘临,至临是进入到人位的兑中,和兑中的震为雷被用于来反不在知临的范畴,而在神纪的范畴,所以谓之无将大车,教是士持卜敲打来反所产生的爻,这里的爻是王臣蹇蹇的状态,教之于人实际上是士带着震为雷进入到人位的艮中,将震为雷用作斧钺。人之有好也指的是震为雷在好遁时与女和坎中子一起反归于娣,学是爻被两只羽手从车循环中提到泽山咸中,继而提到天山遁-天地否中,这个时候就停止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进入到唯用震为雷的大顺中,“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人之有恶也是火泽睽的人位的震中见恶人的时候,也就是“震来虩虩,笑言哑哑”的时候,就采取避讳的方法,藉着泽水困来避,藉着山天大畜来讳,阴道是风泽中孚的鸣鹤在阴其子和之,阳取则是藉着山泽损的上扬之力,告公用圭的力量就在来反时被用在山地剥,取是山地剥的结果,天位的大陷在凵中,所以需要女来取。

    去之者纵之是车循环是去之者,往外放为纵,意味着在完成了内比之之后,就进入到外比之,从山地剥来看是外比之,从天火同人来看就是“乘其墉,弗克攻”的时候,墉是土在中行之后被得而用之,土是身,乘其墉其实是乘身,就没有了火攻,也就是唯用震为雷了,这就是纵之者乘之,勿用完成善复,才能乘身;貌为风厉,有了厉就具有天山遁的本钱,风厉再风山渐中,车循环已经发展到了入于幽谷的程度,已经在完成善复的路上,风山渐是风火家人的力量,准备通过回天之门,

    不美是不善,也就是不用或承其羞,而是获匪其丑的中行之后的风泽中孚-风火家人-风山渐,不恶则是因为不会进入到唯用震为雷,而是转入泽山咸,还在有言说中,风泽中孚是至临的情所托起的力量,风泽中孚是泽风大过的中行之后的产物,所以带着有它,因为泽风大过中的坎中子无法完成三星在天,所以造成了有它不燕,无法完成北归,在希腊神话中有它是蛇蝎美人美杜莎所代表的力量,由于蛇蝎美人美杜莎是干母之蛊的力量,成为时归和母政的障碍,所以帕尔修斯不得不杀死美杜莎,帕尔修斯才能进入到自己所代表的风雷益中。

    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

    可知者是知临所带动的告公用圭进入到甘临,继而在中行之后进入到风泽中孚,这是可以得而用之者,因为发生在人位的艮中,就可以在火山旅-艮为山中完成告公用圭的转型,如果在风泽中孚时转入风水涣而引发车循环,至临中的震为雷被用在来反中,而进入到无将大车中,这个时候就是不可知者,车循环的目的是为了进入到水雷屯,不是时归的力量,所以谋者所不用也,或从王事之事的目的是完成贵,在求小得之后得而用之,而不贵受制于车循环。

    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

    握权是王的握权,握权才能有言有信,制人者已经可以得而用之,而制命是将的制命,三在天水讼-山泽损的车循环中见制于人,还在有孚改命的过程中。

    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

    阴指的是风泽中孚的鸣鹤在阴其子和之,阳指的是山泽损的已事遄往-使遄有喜,圣人之道在完成中行之后就完成归而逋,而愚人之道则抱持着三才阵势,不可能放弃车循环;智者是运用圣人之道者,或从王事非常容易,不智者运用愚人之道者,无法完成三星在天,就结束不了车循环。

    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

    亡指的是天地否的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亡不同于死,死是经历了山地剥,亡是人进入到隐处,也就是完成了天山遁,已经处于恒不死的心法中,就不可以在有疾的心法之下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的存中;于臲卼了,无所止了,就必须完成冥豫成,就不能再进入到安节或是渝安贞的安中,安是女戴着宝盖,指的是车循环中的女,也就是水火既济,水火既济没有力量完成冥豫成;冥豫成之后就在輹循环的无为中抱朴守一,贵智是已经完成了四时之见的贵,同时知临之后进入到车循环的告公用圭也一起完成了时归,就免于愚人之道。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知临时告公用圭被用在车循环时人位的艮中的“众陷于害”的时候,这是“能为胜败”的关键时刻,这是神纪的范畴,所以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而能是黄能,能的时候已经完成了折其右肱,已经没有人位的艮中的众人了,而人位的坎中的黄能则在这个时候完成四时之见,所以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一见就石化了,就“困于石,据于蒺藜了”,当黄能反归于娣,完成三星在天时已经在天地否中,更是众人之所不能见。

    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

    见可是可知者已经完成了火风鼎,并且在风泽中孚时完成四时之见之后进入到车循环中,擇事是因为有事而运用告公用圭,这是知临时的自为;见不可是不可知者在四时之见之后进入到车循环,目的是进入到水雷屯中为人。

    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语。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义。

    先王指的是王假有家时期的天风姤-巽为风中的王,只运用风泽中孚的力量,有人称颂道:“天地造化,在天雷无妄中,高到天位的艮中,深到人位的震中,而圣人之道在天地否中,已经完成了归藏,所以隐,而且已经完成了天山遁,所以匿;不仅是因为忠、信、仁、义的缘故,尤其是中正,中正是正复,在直的力量中直上直下,没有进入到交中。”明白这个道理者才能运用车循环,由能得此是从折其右肱开始发展,近的任务是将来反时的釜斤运送到天位,完成三星在天,已经在割贝成为奇兵之后发展到入于幽谷的程度,就可以通过谷神不死玄牝门而进入到泽山咸中育阳,远的任务是完成远复,完成了远复就意味着完成了冥豫成,远复包括完成天山遁和得一。

    ====================

    道德经不谈计,圣人河上公本道德经有:“善计,不用筹策。”之说,但是很显然是错的,包括帛书版道德经都是采用“善数”,而不是“善计”,因为计是孚乃利用禴中的内容,在孚乃利用禴中告公用圭被用于山地剥,去彼取此的意义就是舍弃孚乃利用禴的计,而采用能够完成数的任务的告公用圭,这就必须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善数不用筹策是因为筹策是庙堂中的筹策,竹部就说明了在有疾的心法中,属于王假有庙的心法,而善复已经是用大牲吉的心法,所以用数,不用计,“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如果在必须数的时候用计,那么就陷在车循环了,计是计恶,十朋之龟越来越大,朝向恶发展,没有善计,去彼取此就必须用数,鬼谷子捭阖策谋篇中的:“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故万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和“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都是非常智慧的话语,尤其是“百度一数”,百是全,全度了,就必须用数,“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第六层次是道、数与时的时节,炼神还虚就具备了成为圣人的基础。

  • 鬼谷子 捭阖策 谋篇之三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

    外亲而内疏是观我生的例子,从观我生的角度来看是外亲而内疏,说内是车循环时的内比之,这个时候火发于内,也就是以火天大有-火风鼎-火山旅中完成获匪其丑,就会造成再三渎了,所以内疏,火发于内时,必须早应之于外,以完成四时之见而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所以外亲;内亲而外疏是观其生的例子,从观其生的角度来看,内亲而外疏,人位的艮中是金玉满堂的力量,宗故宗庙都在人位的艮中,所以内亲,无论善复或是正复都可以完成了天山遁,所以外疏,说外是车循环后的外比之,也就是完成了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这个时候火发于外,用的是山天大畜的自我加持,在水山蹇-火山旅-艮为山运作,以雷水解-火雷噬盍完成或承其羞。

    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

    因其疑以变之是“有孚发若,往得疑疾”的心法使然,而进入到火风鼎-车循环中,所以风泽中孚时进入到风水涣的涣奔其机的变中;因其见以然之是完成了见之后就在天地否的自然中;因其说以要之是因车循环而求小得;因其势以成之是因为告公用圭的威势而完成了冥豫成;因其恶以权之是因为震为雷的笑言哑哑而权变之,人位的震被用作用拯马壮,天位的震则得到加权,所以《易·系辞》:“巽以行权。”也就是在先庚三日后庚三日中将告公用圭用在山地剥;因其患以斥之是因为反复的中行所形成的患而斥逐之。

    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摩指的是刚柔相摩,也就是孚乃利用禴中的刚克和柔克,恐是凶的意思,凶和其都是意识上的征伐的结果,字形上很类似,只是其的效果更强一些,凶是获匪其丑的结果,其是或承其羞的结果;高是两个意识在风火家人的力量中回到天位,为了能够通过回天之门,必须藉着车循环发展到入于幽谷的程度;微具有多重的意义,细小、昏暗不明、逃藏、无,都是火山旅-艮为山发展到了山地剥的结果,

    证是召,假借为徵,“行於微而文达者,卽徵之。”必须发展到了泥尘的程度,才能征召到天位的艮中;符是法的意思,指的是车循环,士在车循环的水风井的人位的坎中完成井谷射鲋,应是相应,相应的目的是同,也就是一起发展到殷见曰同的高度,这个时候士就必须将鱼射到天位的兑中以完成贯鱼,贯鱼与田相值的意义相同,都是告公用圭完成了力量的集中,如果不相应就继续来反;拥而塞之是藉着车循环完成包承,来反之后就再三渎了,而造成了其行塞;乱指的是车循环,惑是满志多穷的结果,也就是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造成了匪躬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计谋,计是风水涣的涣奔其机,谋是藉着雷水解-火雷噬盍进入到天雷无妄。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

    运用计谋是孚乃利用禴的特性,私是私有,也就是折其右肱时候所形成的私有,产生了一系列的有的心法,而公的心法是輹循环中的心法,已经在天之道中,已经没有计谋了,私不如结的结是衢地中的心法,衢地是山天大畜中的艮为山,在四达的衢地中吾将固其结,发展到冥豫成的诚心固其如结,诚心固其如结时就只有火山旅-艮为山,没有水风井-火风鼎的存在空间了。

    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谈的是“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奇是告公用圭的力量,可以用作来反,也可以用作正复为奇,而正只能在火山旅中完成和合,严收人位上的成员,完成时归,奇却可以入日月般地周而复始,所以正不如奇。说人主者是车循环中涉及王的时机,也就是奇被用在来反时,可以一举造成王臣蹇蹇,所以谓之“水可以绝,不可以夺”;而涉及人臣的时机则是孚乃利用禴,孚乃利用禴的有私中有一系列的心法,都是针对人臣的心法。

    这里虽然谈的是计谋,可是,计谋不分家,计不能没有谋,否则就是有勇无谋,因为计之后造成难,必须藉着谋来超越难,谋篇的主题是第六层次的善复,也就是炼神还虚,《孙子兵法》也是一样在善复上着力,因为只要牵涉到计,就不免于难,所以必须帮助脱难,而且在风水涣的计中只能计利以听,完成了善复就将听发展成为圣的力量,孙子在《九地》在强调:“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谨养是在火山旅中谨其守地善养,这个时候就不要动用劳谦,也就是不要继续运用离为火,“妇承筐,无实”风山渐必须没有火风鼎的鼎有实,实是在车循环中完成了贯鱼,这是山火贲的力量使然,而“士刲羊,无血”必须在没有失得勿恤的心法中进行,“妇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时正是冥豫成的时候,冥豫成必须从于臲卼中起步;并气积力的并气是观我生进退时完成三退,坎中子离开了人位的坎,即将完成三星在天,就没有火水未济的气,积力是士进,告公用圭的力量就被用作来反,将火山旅发展到鸟焚其巢的高度,将车循环反归于娣,为不可测是从炼神还虚的善复进入到炼虚合道时的正复,正复时已经完全脱离了计谋,没有车循环,就不需要再用到割贝的心法,所以谓之不可测。

  • 鬼谷子 捭阖策 谋篇之二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

    仁人是震为雷,货是水山蹇时以金玉满堂的力量完成化,这是取得化身的必经过程,仁人轻货说明了已经具备了圣人的心,所以不贵难得之货,利是以和兑的震为雷用在来反而完成山地剥,圣心具备就不可诱以利,而必须完成出自穴以结束损耗,而谋有功;

    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

    勇士是士,也是敢为天下先者,而勇于敢则杀,勇士不在乎难,因为可以藉着山地剥解除难,对于勇士不可惧以患,经过了车循环中多次的中行之后就有了患,可使据危是山地剥所造成的于臲卼,离为火的双向加持已经停摆了,因为震为雷陷于凵中,打破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的机制,所以据危;

    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

    智者指的是车循环中的告公用圭,知临就会带动告公用圭,而有艮为山的甘临,甘临随即进入到无攸利的车循环,易经藉着无攸利将地泽临的“甘临,无攸利”与山水蒙的“取女,见金夫,无攸利”关联在一起,无攸利是车循环的招牌,达于数时是已经完成了取女,明于理是经历了王的告公用圭而进入到明中,就不可以不可欺以诚,诚是有言说之后的冥豫成,说明了已经完成了见,不过诚是四时之见,这个时候就可示以道理,道理是天道的告公用圭,指的是善复和正复,不同于王的告公用圭,就可以让士完成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可使立功,“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也就是没有了转圆法猛兽,方者不止是没有至临,意味着唯用震为雷了,这个时候震为雷、士和天位的大就是天地的三才。

    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愚者是车循环发展到了固的程度,震为雷变成愚者就会容易受到蒙蔽;不肖者是发而失正鹄者,也就是火风鼎-火山旅发展到了山地剥,以至于在有孚发若之后无法在往得疑疾而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的有喜中,士变成不肖者就会反复地受到惊惧;贪者是车循环发展到了物的程度,天位的大变成贪者就会容易受到诱惑,变得贪生怕死,或从王事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时已经从休征变成了咎征,三才变成了三不才,就必须完成善复。

    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为强者是火泽睽的刚克,弱是火风鼎的柔克,强者是弱者在风泽中孚中的积累变成了风水涣;为直者是雷泽归妹-风火家人-风山渐中的直的力量,曲是孚乃利用禴中的风雷相薄而进入到水山蹇中,士成为偏僻之士;有余者是火雷噬盍,不足是车循环所造成的国用不足;道术行是士在人位上的行,士具有行有尚的心法,必然完成冥豫成。

    这里谈的是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震为雷必须藉着或承其羞从不美中脱颖而出,士则必须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摆脱辩者不善的问题,而告公用圭则必须从博者不知升华到知者不博;圣人在輹循环中运用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因为具有天山遁的功德,可以直接进入到唯用震为雷,所以圣人不积,因为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所以在风雷益中为人而己愈有,因为正复为奇而既以与人己愈多,所以在天之道中可以利而不害,不会发展到忧患的程度,在人之道唯用震为雷,乃能为而不争。

  • 鬼谷子 捭阖策 谋篇之一

    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万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

    谋是协作,既要完成有言说,也要在甘临时进入无攸利的车循环,而完成或承其羞,也要完成决物,才能进一步地完成育阳和得一,将物转变成为天下神器,最终进入到天雷无妄的胜中,其间完成道、天、地、将、法的协作,“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谋是善复的基本功。

    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

    为人凡谋有道是为天雷无妄中的圣人谋有道,因为涉及到用兵,所以士必须得其所因,也就是进入到风山渐的因间,因间本来是以进入到水雷屯为目标,却可以因势利导,而完成善复,所以士必须在风山渐的天位的坎中索其情,看过了决篇就可以明白什么是索其情,索其情之后就可以决情,由于反间可得而用,就进入到了水山蹇的来反中,因为来反在车循环中,所以也涉及到了内间,车循环发展到了最后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时就产生了死间,士的任务是决情定疑,将死间变为生间,这个过程属于神纪的范畴,进入到用冥之后就属于道纪的范畴。

    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

    士完成了索其情的察审之后,就经历了三仪,三仪指的是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的三士:“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上士在风山渐的天位的坎中闻道,开始勤勉地索其情,中士在水山蹇的人位的艮中来反,来反之后就造成了若存若亡,下士在人位的坎中闻道,在子克家的状态中,所以必须大笑之,也就是藉着山泽损的已事遄往,达到损其疾的高度,再使遄有喜,有喜时就可以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中,闻道是静态中,所以不笑不足以为道。

    参是在车循环的火风鼎中,参的目的是萃有位,也就是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中,在车循环发展到了第三阶段就进入到告公用圭中,和兑中的震为雷就成为告公用圭中的奇兵。

    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车循环的第三阶段已经进入到了告公用圭,告公用圭在无将大车中,无将大车是诸神之车,所以属于神纪的范畴,之所以称为是因为五间俱起的时候莫知其道,

    身为奇兵的震为雷成为斧钺,可以完成包承,震为雷在火风鼎的中行时已经成为前后相从的状态,从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师的锐气,在车循环中却拥有了告公用圭的田相值的力量,却已经不在知临中,因为已经在至临中,成为告公用圭中的大君,所以奇不知其所拥。

    郑的古字是奠,指的是利用祭祀,取玉是将水山蹇中的金玉满堂的力量取出,说明了已经完成了剥床以辨,大车中载着指南车,示就没有疑惑地进入到火山旅的人位的艮中就发挥了禁暴止乱的功德,因为没有了小和坎中子就终止了车循环,成为完成冥豫成的第一步。

    度是引,度材是将天位的坎的才和天位的震的木所形成的告公用圭用在度中,量是告公用圭被用在车循环中,山地剥之后完成了折其右肱,就产生了能,揣情是在已事遄往时完成决情,也是司南的分内之事,“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在完成了度材、量能、揣情之后还必须完成数、称和胜。

    故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

    同情而俱相亲者是完成了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所以能够一起冥豫成;同欲是一起完成车循环,相疏是去掉阻塞后的相通,指的是四时之见中的成果,虽然一起完成了四时之见,只能达到有疾的高度,而无法达到冥豫成的境界,所以谓之偏成者;恶指的是震为雷的笑言哑哑,在小有言的车循环中,经历了多次的中行之后而在患中,以至于发展到了绝地的程度,绝地具有无留的特性,也就是无法进入到泽山咸中用留,以至于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是三在农用八政的时候,一和二结合成为三,三居于人位的坎中,所以一不是农用八政的对象,只有臣子受到影响,所以谓之其偏害者也。

    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

    相益指的是“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也就是在完成了冥豫成时藉着嘉遁之坎隔离,就可以形成相益的关系,就可以以亲的方式进入到天雷无妄,亲是立木见,在雷水解-火雷噬盍中既完成了有言说的车循环,同时也完成了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而进入到天雷无妄,亲是善复的一字诀;如果是三人行则损一人的方式则只能达到有疾的高度,一人行则得其友的时候只能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中,

    相损是山泽损中的内容,山泽损是车循环之母,相损则疏是车循环所造成的再三渎,所以柳宗元《天说》称疏为川渎、沟洫、陂池,意味着正处于惟十有三祀中,也就是处于被十朋之龟所抑制的状态,所以《礼·祭义》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

    量生数之后就到了数行的时候,数行是士持卜敲打将离为火的米和中行的中都藉着取女推送到天位,数行的重点在察同异之分,同是能够完成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者,也就是善复者,而异是完成四时之见者,因为经历了获匪其丑,只能在垂其翼之后藉着飞鸟和贝完成贵,所以属于左道旁门中的异类,善复为妖,与左道旁门中的异类一样在数行的过程中用的也是人位的离,也有妖的成分,所以其类一也。

    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

    墙坏于其隙是郑人之取玉的延伸,这里的墙是《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中的墙,火风鼎的墙已经在小有言的车循环中出现了隙,完成了乘马班如,玉就分为两块,所以我仇有疾不我能即的我在祈求已经在观我生进退中的坎中子不要乘其墉,不要退到人位的艮中,否则就三星在天了,士也不要在来反时折我树桑,否则就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了,木毁于其节指的是水泽节中的震为雷也会在完成了山地剥之后陷于凵中,而在剥床以辨中完成了分玉,将仲子是母政出现的时候,坤为地的力量表现在地雷复中,地雷复是父,所以“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这是从王假有庙时代跨越到用大牲吉时代的关口,而保护关口是我,我执不破就无法进入到母政中,天子必须先作民父母,才能成为天下王。

    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

    一阖一辟谓之变,变是捭阖策的核心,变是在风水涣中涣奔其机,就进入到车循环中,变是或从王事,变官民能,或从王事发展到了来反时是改变告公用圭的性质的时机,就有了雷水解-火雷噬盍发挥的机会,谋是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士从人位的坎中发展到天位的坎中,先在人位的坎中计议,而利用刑人用说桎楛,用说发展到了风山渐的时候,就是观我生进退的时候,士进造成了告公用圭,产生了山地剥,山地剥之后示和坎中子就退到了火山旅的人位的艮中,就发挥了禁暴止乱的功德,坎中子一退车循环就没有了立足点,就禁制了或从王事。

    故万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万是或从王事的结果,完成了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就进入到了道纪中,“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炼神还虚之后所有的事情都在炼虚合道中;度生量,量发展到了百,百是全,度的部分已经全活了,就到了量生数的时候了,所以百度一数,数是人位的离将中行的成员都推送到天位,从起度发展到数的时候已经在天地否中,已经完成了炼神还虚,成功地超越了第五层次难胜地以来的难,可谓已经成就,数是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的关键,称的时候是以胜兵的身份以镒称铢,称和胜是炼虚合道的心法,风雷益时巽称而隐,虽然拥有天下神器,却可以非常适宜地王用享于帝,胜则是天雷无妄的境界,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让天道不争而善勝。

  • 鬼谷子 捭阖策 决篇之三

    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贵则决之;去患者,可贵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基,以正治乱,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

    王公大人之事是车循环中的事情,因为利见大人是在山天大畜的人位的田中,这个时候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时候,山泽损是车循环的力量之源,甚至可以称为车循环之母,车循环中的告公用圭发展到了山地剥的程度,造成了于臲卼,于臲卼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都停摆了,没有了用火,就没有了力量,所以危,美与善同义,也就是说以或承其羞取代了获匪其丑,免去了山地剥,而得以保全了羊,这件事情发生在丹的反行入口的时候,所以谓之美名,因为有了“繟然而善谋”可以发展到三星在天的机制,这样的决是为了能够提供回天之门,完成王和圣人的换装,所以可则决之。

    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

    费是消耗钱财,也就是消耗山泽损中的贝,指的是进入车循环,力是嘉遁之力,嘉遁指的是天位的坎在告公用圭中完成了有嘉折首和天山遁,费力都与山地剥有关,不用费力而易成者指的是不需要进入车循环就可以完成冥豫成,这是火风鼎之后进入风泽中孚时就可以做到的,可谓半套孚乃利用禴治天下,这也是可以决之的情况,所有的亏都是告公用圭用在山地剥上的结果,火风鼎中也有亏,所以也必须用到则,鬼谷子并没有打眼

    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贵则决之;

    用力指的是动用了嘉遁之力,犯勤苦是用到了苦节的力量,也是进入到了车循环中的告公用圭,意味着用到了山地剥,目的是“将欲取天下而为之”,也就是企图藉着火风鼎和山地剥来进入到王用享于帝,然不得已而为之者是一个大议题,道德经连续在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和第三十一章等三章中都谈到了“不得已”,什么是不得已?不得已的已原与子同字,本义是停止,“由豫,大有得”的时候三星在天,就没有了人位上的子,不得已是不能完成三星在天,意味着不拯其随,无法严收坎中子,就不能进入到天雷无妄,自然不可能王用享于帝,这个时候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能在四时之见中完成贵,贵是归,四时之见不同于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因为经历了山地剥,所以只能达到有疾的高度,在“六见”一文中已经解说过了,四时之见虽然无法进入到天雷无妄-风雷益,不过,可归的话就则决之;

    去患者,可贵则决之;

    《孙子兵法九变篇》中谈到:“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这里的智者是知临时的告公用圭进入到了车循环中,就必然带有山地剥,杂于利的时候可以进入到主人有言中,杂于害的时候则可以藉着雷水解-火雷噬盍解除多次的中行所形成的患,因为已经在或承其羞中,所以可贵则决之;

    从福者,可则决之。

    从是天位的双星的前后相从,已经结束了用行师,完成了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也就是完成了中行,从的时候已经完成了拯其随,在火山旅中前后相从,即将完成三星在天,福是祐、休、祥、善的意思,祐指的是火天大有的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休指的是天地否的休否,祥指的是天泽履的视履考祥其旋元吉,善指的是雷风恒的或承其羞,前三者都是来自于天位的力量,善则是归藏于天的力量,所以祐、休、祥、的基础,既然已经完成了中行和拯其随,自然可则决之,只是这个时候的决是几危之决,不同于车循环中的机危之决。

    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基,以正治乱,决成败,难为者。

    必须将难为者放在句首才能明白这句话的意义,难为者实际上就是道德经中的善为士者,决情定疑、万事之基、以正治乱和决成败都是士的任务:力量中的情与世俗观念中的情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力量中的情属于用兵的一环,用情即用兵,“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士在人位的坎中“校之以计”,也就是在车循环中涣奔其机,而士在天位的坎中时则是“索其情”,索是求索,以尽情实,以便通过回天之门,情是回天之情,在第六层次谈人情就误了回天之情;“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所以上下求索都是针对人位的艮中的门下食客,索其情是完成冥豫成的必要过程,而情也是缘物之情,也就是决篇首句中的“决物”,缘物之情才是决情的主题,视矍矍中的两个目属于附带决,震为雷也在人位的艮中,决情之后可以将物转化为天下神器,不但拥有育阳的成果,而且可长可久,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决情是在观其生的高度认定罪行属实,将付诸执行死刑,因为已经到了圣人的高度,所以决情用的是或承其羞的方式,而定疑是将打破“有孚发若,往得疑疾”的魔咒,定疑就是勿疑,才能够发展到冥豫成的高度,定疑的好处是可以顺势完成天山遁,就可以进入到唯用震为雷中;

    万事之基不是说决情定疑是处理一切事情的基础,事实上万事之基是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的产物,山地剥虽然是或从王事,但是却不是王在亲力亲为,王和臣都一起陷在凵中,实际上是士在或从王事,在求得时就有了基,就可以用之;

    以正治乱是车循环在再三渎的时候就停止了,这个时候就必须完成观我生进退,完成了士进三退,就结束了利用宾于王,就可以归正了,以正治乱关键在于将示延引了火山旅的人位的艮中,就可以禁乱止暴,三退之后就没有了坎中子,于是就没有车循环的立足之地;

    决成败,无论是车循环的败中,或是冥豫成的胜中,都必须经历决的过程,虽然形式不同,但是决的意义是一样的,士因为带动了告公用圭,所以士成为刀之后就具有杀的功能,道德经中的“常有司杀者杀”就是士,与此同时也士所引导的告公用圭也是冥豫成的根本力量,所以士是决成败者。

    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先王是王假有家时期的王,王透过王假有家时期的天风姤-巽为风行事,用的是蓍龟,蓍是灵蓍,龟是十朋之龟,居于天位的巽中,所以这个时候十朋之龟具有灵龟的身份,天位的坎信守不可涉大川的信条时,经过了泽山咸的时见的灵龟就在风地观的天位的巽中观我朵颐,为嘉遁之坎所隔离,这是自决的结果,也就是在或承其羞中完成的决情定疑,在王假有庙时期用的是卜筮,卜筮是士在持卜敲打延引或是藉着双廿完成史巫纷若的任务,所以卜筮是我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