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在金文中是冰部和亼土,也就是震为雷和火泽睽的关系,这里的金指的是金鼓,“金,禁也,为进退之禁也”,也就是观我生进退时进入到火山旅中,在火山旅中的金鼓,禁的时候示进入到了火山旅,意味着三已经没有了震为雷的支持,而失去了车循环的力量,所以形成了禁乱止暴的功德,三就不得不进入到火山旅中,完成了收族故宗庙严的关键一步,所以金鼓旌旗是用众之法,到了这一步就众允了,意味着结束了“不拯其随,其心不快”的局面,易经诸卦必须连贯在一起才能发挥真正的威力,否则只是盲人摸象,看起来很繁杂无趣,却能够提纲挈领地明白力量的发展,“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变人之耳目是将山地剥所形成的耳转变成为天山遁的目,才能够真正地“性和意合,归正求真”,第六层次的弥勒之禁也是建立在进退之禁,士的进需要三的退才能形成归正求真的效果,西游记也好,唯识十地也好,都在阐述同样的道理,第三层次是第六层次的基础,第三层次是青牛,第六层次是犀牛,所以第三层次的基础非常重要。
皘是白青,白,西方色,西方是孚乃利用禴的结果,在此之前只有东和南,有了孚乃利用禴才有西和北,天位的二星连接而成的师变成了完全结合为一体的白,又告也,語也,“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告公用圭发展到了渎的程度时,说不下去了,就必须用冥,进入到白道,完成冥豫成,孚乃利用禴中有薰心,所以是黑道,时归时白反归于娣,所以天位是白道,庄子在《天地》中指出:“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机心是风水涣的涣奔其机,就进入到了车循环,有了车循环,才有白贲,可是不是纯白,只有反归于娣才是纯白,青是告公用圭的结果,青是用间时的力量,斥泽之军发展到了“说不行”的时候,就别无选择地必须“则白道而冥穷”,这个时候就是用间的时候,用间发生在处山之军中,已经进入到了直的力量中,《礼·曲礼》:“前有水,则载青旌。”这个水不是小水,而是大泽,火天大有的大车就用青旌,青是丹和生的反行,丹是雷火丰的积雷成丹的成果,生是素履往的成果,告公用圭发展到了处山之军时天位的大以丹和生的身份反行,风山渐-水山蹇时是丹的反行入口,成为来反的力量,火山旅-艮为山的时候则是生的反行入口,所以具备了视生处高的力量,可以完成见,金皘山遇怪凡三难,文中出现了19个皘,14个青,8个清,29个请,1个晴,9个情,3个静,1根净,1根精,3个睛,总共88次,其中都有青,而第五十回的主标题情乱性从因爱欲,说明了情是青的力量出现时的考关,这是因为丹反行了,视生的力量就会与处高的力量发生冲突,金皘山遇怪起于唐僧要求行者化缘,并且在行者不在的时候出圈了,任何形式的爱欲都会造成魔考,因为与雷火丰的力量方式冲突就会造成捅马蜂窝的效果。
山指的是人位的艮,正是处山之军所活动的地点,风山渐-水山蹇和火山旅-艮为山都是处山之军活动的范围,山也是九地所在和用间之地,都是用情的处所,一般人对于情有着过多的幻想,将力量中的情视为人情,而力量的情是藉着告公用圭之力完成“性和意合,归正求真”,真正的情是回天育阳之情,儿出现了之后,如果没有经过育阳,就会无精打采,提不起劲头,而处山之军的任务就是完成回天育阳,处山之军具有“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的特性,牧牛图中的第三层次是《受制》:“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而受制的原因就在于战隆无登,战隆无登的背后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力量集中在地山谦中,从有发展到无的层次之后才完成反归于娣,而不是地火明夷的先登于天后入于地的力量,因为地火明夷具有用拯马壮的心法,自然又会卷入车循环,处山之军是高层次的心法,却是必修的心法,“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遇是见的意思,道路相逢,不期而会,在六见中冬见曰遇,冬是震为雷的反行,在进入到唯用震为雷之前必须先完成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也就是泽山咸和天山遁,从练气还神的角度来看就是“气相遇者,卑胜高,兑胜方” 的时候,气相遇发生在火山旅-火泽睽,神气十足,就到了必须藉着火雷噬盍还神于天的时候,离为火的双向加持越强,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的现象就越坚固,士就必须救,持卜敲打,或击之,不救就无以为继了,士不会陷于凵中,而且离为火的双向加持越强,士也越强,所以士是能救者,能任者,真正在练气还神的是士。
怪者奇也,奇的时候在告公用圭中,说明怪是告公用圭的产物,告公用圭发展到了处山之军的时候就一定会出现怪,所以《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中提到:“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这里则强调“西方路上多有妖怪邪魔”,第二层次的精怪,到了第三层次就已经发展成为妖怪邪魔,逍遥游的时候最初是齐谐者,发展到了最后就变成了志怪者,怪的时候已经拿下了土,圣却成为了怪,怪的特性是索隐行怪,索是索牛,士必须完成索牛,也就是牵复,才能完成归隐,牵复是金皘山遇怪三十九难-普天神难伏四十难-问佛根源四十一难的主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校之以计而索其情”,索牛的过程是火雷噬盍中的校之以计,完成情的回收,才能求得而用之,孙子兵法在十三篇的第一篇《始计篇》中两度谈到“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在始计时计的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如果一开始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用间就显得苍白无力,始计与用间一首一尾前后呼应,练气还神不是盲目地炼气,而是清清楚楚地明白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