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是聘问,“时聘曰问”,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所以问的目的是完成好遁,周礼中的大行人是告公用圭中的天位的坎,大行人在聘问的过程中完成了裕,“好问则裕”,天位的震成为“裕父之蛊,往见吝”,而天位的坎则在斥泽之军中成为具有来反性质的干父之蛊,与干母之蛊的力量在火山旅中相遇,父和母都是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以最后相会于人位的艮中,也就是说大行人这么一问就形成了遇毒,也因此产生了“商兑,未宁,介疾有喜”的机会,不但完成了时见和殷见,同时可以建立泽雷随-水雷屯,所以岁相问具有殷相聘的功德,大行人涉及到了斥泽之军的兑为泽,以及处山之军的风山渐-水山蹇和火山旅-艮为山,藉着问来完成两者的转接,将来反转变成为来誉,这个过程叫作用誉,雷火丰的来章发展到了这一步就有庆誉了,“三年有赏于大国”的时候誉辅其赏,“弗问弗仕,勿罔君子。”用誉是条件式,必须在“诸侯使大夫问於诸侯”的时候才需要用到罔,也就是时归的时候才需要用到罔,所以罔孚是一种心法,而不是必然的产物,这个时候就是用间的时候,“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目的是完成反间,所以“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这一步是从神进入到神仙的关键一步,也就是进入到第四层次的关键一步,为此行者决心问佛:“我想起来,佛法无边,如今且上西天问我佛如来,教他着慧眼观看大地四部洲,看这怪是那方生长,何处乡贯住居,圈子是件甚么宝贝。不管怎的,一定要拿他,与列位出气,还汝等欢喜归天。”能够反间就可以还汝等欢喜归天。
佛者,觉也,以觉悟羣生也,佛只出现在直的力量中,也就是王假有家时期的力量中,在孚乃利用禴中没有佛,必须回到风火家人的力量中才有佛,文中出现了15明,45心,109见,13性,第四层次是明心见性的层次,明心见性只发生在直的力量中,包括见性成佛也只发生在直的力量中,所以归正求真是最高层次的首要之务,因为完成归正求真才能进入到直的力量中,悟成为这个阶段的主题,悟到了练气还神的路径,才能丹成,灶王爷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也就是风火家人的力量,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要供清水和粘牙的甜食,请灶王爷多说好话,清水代表着视生处高的力量,粘牙的甜食则代表着咸其辅颊舌和甘临的力量,告公用圭中的豶豕之牙也被粘在天位的坎中,天位就完整了,无论是见玉皇大帝或是见佛,都必须藉着风火家人通过回天之门,曹洞宗的良价禅师问:“禅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子作么生会?”师曰:“某甲不会。”这里的某甲指的是巽为风的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也就是车循环中的甲,因为处于交的力量中,所以不会,问佛根源四十一难谈的是回天之门,才能结束出圈所造成的烦扰。
根是始也,根指的是天位的震的反行入口,根本是在人位的艮中,人位的艮是回天之门所在,所以是修行和修炼的根本,根之所以涉及到艮是因为“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和兑中的震为雷被用作来反,所以谈根的时候已经处于告公用圭中,“蔓根为根,直根为柢”中的蔓根是孚乃利用禴中的根,在交的力量中,而直根是雷火丰中的根,在直的力量中,可以远复,而有祗诲的功德,孚乃利用禴发展到了最后必须回到直的力量中,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中才有祗诲,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是进入到水底,水下最深处,这就是所谓的“门子深,根子深”,能够通过回天之门完成时归,才能谈“门子深,根子深”,天界的诸神对付不了独角兕大王是因为独角兕大王兼具天位的大与人位的大的力量,而且是偷丹的魔头,成为普天神难伏的魔头,丹的反行需要山天大畜的自我加持,而且金业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所以实质上拥有了金丹的力量,完成了外比之时就完成了反归于娣,就具有了神仙的资格,所以唐代以前金丹本称为外丹,这是从外比之的角度来谈丹,已经成功地完成了由豫,唐宋以后则视为修炼内丹,这是从过程来看,还在内比之的过程中,从力量的角度来看炼丹是把人体作炉鼎,以体内的精、气作药物,用神火烧炼,这一段过程在孚乃利用禴中,要到直的力量中才能积雷成丹,要发展到冥豫成的高度才有丹成,婴儿姹女相会之后在泽山咸中育阳,将精、气、神凝聚结成圣胎,就脱胎换骨而成仙,这个过程发生在告公用圭中,所以寻根必须到告公用圭中。
源字本作原,指的是原筮,原筮是天位的坎,天位的坎的行动可以主导稽疑七事:雨、霁、蒙、驿、克、贞、悔,原筮之动是率性而为,带着丹行动,而且用的是告公用圭的力量,孙子兵法中将原筮之动的率性而为形容为常山之蛇,“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同舟而济在水风井中,遇风则在火风鼎中,方马埋轮在方雨亏悔的方中,正处于雷山小过-火山旅之际,已经束马悬车,完全靠着从的力量,常山之蛇则是告公用圭,非常灵活而有力,率性而为时金丹在手,所向无敌,不得已是因为走上相反的道路,因为已事遄往而无法大有得,而行者无法与金丹的力量对抗,在普天神难伏四十难中,大圣丢失主杖,意味着失去了告公用圭的主控权,无法主导稽疑七事,处于无将大车中,最后大圣趁着魔头骄傲无防备,趁夜偷回金箍棒,主杖还归与本人,才回复了引的大能,有了引的大能才能进入到天位的艮中见如来,这个时候是在风泽中孚-风火家人-天山遁中,到了天位的艮中时再发挥引兑的功德,将天位的力量全部知临到人位的艮中,将士用命地大战于甘,偷丹的魔头是道门是事情,不属于佛门管辖,所以如来只能暗示主人公,教孙悟空上离恨天兜率宫太上老君处寻他的踪迹,太上李老君才发现走丢了青牛,太上老君所代表的力量是天水讼,走丢了青牛就坑堑陷毗卢,“老君降伏却朝天,笑把青牛牵转”,就到了牧牛图第四层次的回首境界,回首是得其大首之后完成回,“日久功深始转头,颠狂心力渐调柔,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谈原的时候也必须谈委,“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再引回天位,源的时候是天位的大的反行入口,委的时候则是在鸣谦的力量中完成禾的反归于天,所以原委是水的发源和归宿。
四十一谈的是第四层次的一,第四层次是明心见性的时节,悟的高峰期,这个时候的一在丹中,由于震为雷或是丹都没有自己的意识,所以不能决定自己的去向,如果没有伴随着天位的坎而单独反行的时候一必然在其中,此时丹在唐僧化缘和出圈的因缘之下以青的身份反行入口,而告公用圭发展到了风山渐-水山蹇和火山旅-艮为山的阶段,也就是处于处山之军中,初一曰五行,一的范畴本来只在五行,四十一中的一则提升到七政的高度,七政指的是七曜,也就是在金木水火土五曜中加上了太阳星(日)、太阴星(月),合称七曜,七曜在天就收藏了人位上所有的力量,虽然文中没有谈到冥,可是丹和成的存在间接地指出了丹成,而丹成是将金丹发展到了冥豫成的境界,所以间接地涉及到了用冥,用冥是将处山之军的力量发展到天地否的层次,到了无所往的程度,就需要其来复的力量,进入到唯用震为雷的夙吉中,这个时候就有攸往了,用冥只是暂时的现象,而且用冥只出现在第六层次,只是第四层次已经在排演特洛伊战争,发光地和焰慧地都在离为火的双向加持的大火中,睡眠的品质下降了,冥冥之中命运已经开始转舵了,一心禅很自然地展开,即使不修禅定也自然在定中,老实吃饭老实睡觉,没有烦恼,所以焰慧地可以燃烦恼薪,禅宗强调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便可以成佛,因为从力量的角度来看只要能够完成见,实际上就已经具备了成佛的基本要件,第五十三回卷首词:“德行要修八百,阴功须积三千。均平物我与亲冤,始合西天本愿。魔兕刀兵不怯,空劳水火无愆。老君降伏却朝天,笑把青牛牵转。”这首词脱胎自张紫阳的《西江月》:“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虎兕刀兵不害,无常火宅难牵。宝符降后去朝天。稳驾鸾车凤辇。”老君取代了宝符,青牛替代了鸾车,言下之意老君即是宝符,具有水风井的井谷射鲋的功德,青牛则是鸾车,具有天山遁的鸾鸟传书的性质,老君牵转青牛就完成了天山遁,德是直心,指的是雷火丰的直中直,必须将八恢复为七,达到七政的高度,并将百恢复为白,成为天位的力量,条件是完成由豫,而《书·泰誓上》中的“予有臣三千,惟一心。”都合为一心,一起归天,进入到了由豫中,人位的艮发展到了泥尘土的层次,完成了平,就是均平物我与亲冤,才能从人位的上的神成为天位中的仙,始合神仙本愿,成就神仙才是修行的本愿,人位上的神不是究竟,西天本愿则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从这一句话来看,西天本愿的境界比神仙本愿高出许多,神仙的一心还在唯我中,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的一心则可以摄法身、摄净土、摄众生,反映了射阳居士的一心的境界不在张紫阳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