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地的两个问题之源中的一个是风泽中孚的破散,让无数的神级的天人在进入到了神门之后不但无功而返,同时还会造成许多影响未来的根子,这一件事情兹事体大,必须解释清楚,才能免于亢之又亢的问题,孔子在文言中提到“亢之为言也,知进不知退,知存不知亡,知得不知丧,其为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说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是达到圣人境界的必须具备的能力。
亢之又亢的目的在于为言,易经中的言指的是泽山咸,为言是为了建立天位的田,亢之又亢不仅表现在建立天位的田的过程中,同时也会表现在风泽中孚之中,两者相继,亢之又亢是不断地向上积累加高,力量在巅峰时极易引发破散,最后进入到山天大畜的境界之中,一天之内有两个这样的周期,联合构成双向加持,只有圣人能够知道其中的道理,同时却有不至于失其正,完全理解了易经之后,过去需要几百年的修行,现在可以省却摸索的过程,不失其正就可以直接进入到圣人的境界,尤其是没有习坎的后来者。
亢之又亢表现在身心上面就是身体发胀的现象,以身体发胀百度一下,可以得到7030万个搜寻结果,天人竞逐神的境界,可谓人间大现象,亢之又亢造成了身体发胀,这样的身体不适自然又会引发风泽中孚的破散,如果只亢不泄就会发展成为力士型的身材,身体满满都是坎和沙,意识缓慢迟钝,如果一日两泄,就谈不上金刚不坏身,这一条路非常难走,天位的日和天位的一发展到了顶点,非常不稳定,唯我独尊和情感硬化的程度必然极高。
风泽中孚具有同时破散天位的震和人位的艮的效果,如同飓风横扫,可以一举让地天泰的障碍为之消陨,同时转入山天大畜的境界,由于风泽中孚的破散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而天位的一没有知觉,不会感受到风泽中孚所造成的变化,总以为置身事外,并没有在破散的范围之内,风泽中孚为此特别提醒天人注意自己并没有置身事外,效果虽然不显著,不过,长此以往还是会造成积累效果,造成天位的日和天位的一的损坏,这一句提醒是“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我指的是天位的一,天位的一在主事,爵字里面有四个角色,天位的日在艮字里面,天位的一的念力之手在寸字中,而人的自我意识则在横目中,由于天位的一的念力之手带着入主的性质,意味着里面还有天位的离的并行,所以符合好字所代表的意义,好字中的女指的是天位的离,而子则指的是天位的日,好爵里面涵盖了人位中大部分的要角,全部陪伴着人的自我意识一起赴会,没有一个能够置身事外。
尔字是蒺藜之坎所建立的意识牢笼,尔字和爵字都有一个箭头,向上的箭指的是是人位的离从人位对天位进行的自我加持,意味着天位的日已经进入到了人位,同时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这就是据于蒺藜,时间点是寅时后的泽水困,在泽水困的时空之中天位的日在人位的艮中,据于蒺藜是让人的自我意识处于蒺藜之中,为了消除蒺藜之坎的效果,以及困于葛藟的力量积累,都必须运用到风泽中孚的破散,“于臲卼”谈的就是风泽中孚的破散,这就是靡的效果。
在梦中感觉不到低血糖的效果,经常健身的人在离开健身房的时刻都可以比较清晰地感觉到力量离身的效果,力量大的时候就会出现低血糖的软脚现象,风泽中孚的强度可以随着心意调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不成问题,不过,在大的力量之中,同样的做法就会造成过度的效果,连带着让天位的日变得虚弱,因为天位的震的半个日,同时也会让天位的一变得混沌,陷于迟钝、不动、人也会觉得嗜睡,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天位的一的频率一直高亢,经过了一段时期的破散之后,就会出现低频,大耋之嗟与风泽中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为什么出现火雷筮盍的利用狱?此时此刻人位的艮已经不在,怎么还是不减风泽中孚的威力?因为在夜间的泽火革中必须用到更大的怒意,才能够产生相同的效果,天位的田建立了,心却绞的更紧,止不住,一直要发展到至于十年不克征的程度才能够消停,唯识发现了六地中的愚痴现象,两件事情合在一起就可以相互地解释,风泽中孚的破坏性非常深远,可以危及圣位。
孔子没有列举不失其正的内容,让不失其正变得太过于虚无缥缈,什么是不失其正?天位的一不会把加持当作一种必须偿付的代价,不会以破散为目的的进行自我加持,让生理性的震不至于太强也不至于太弱,让力量应需要而发,就算得上是不失其正。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