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得朋 东北丧朋

在易经八卦之中,西南所对应的卦象为坤卦,西南既然是坤位,那么又如何得朋?得朋是从西南发展出来的成果,而西南的坤位是在来反时发展到了山地剥的结果,也就是“朋亡,得尚于中行”的结果,所以西南中是“朋亡”,可是却可以在“无所往”的时候在“其来复”的力量中进入到了“由豫”,就“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了,这个时候才“得朋”,朋的出现说明已经见道了,再从玄同进入到了夬履中,也就是进入到泽天夬中,这个时候才有一飞冲天的朋,所以西南得朋已经是炼神还虚的内容,已经完成了归妹愆期,在泽水困发展到了于臲卼的时候进入到了迟归有时的时归中,归妹愆期是媒妁之言,迟归有时是父母之命,一直要到这个时候才能进入到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中,地雷复可以一直发展到天位的艮中,将簪中的两个廿人和日都推送到天位的艮中,打破了有疾的限制,也就是超越了四时之见,而完成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于是就完成了同人,所以得朋被解释为获得同道。

易经中除了坤为地之外,水山蹇和雷水解都谈到了西南,而且都是“利西南”的力量,“蹇利西南,往得中也”是因为在水山蹇的来反造成了中行之后人位的艮就成为坤地,所以“蹇利西南”;而雷水解也利西南,“解利西南”的原因是因为在雷山小过时雷泽归妹中的人位的兑的力量都进入到了雷山小过的人位的艮中,所以“往得众也”,众是告公用圭的所有力量,告公用圭被用于山地剥,造成了“无所往”,因为已经没有了干父之蛊和干母之蛊,所以可以迎来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而“其来复吉”,地雷复将众甫推送到由豫中,就做到了同类相从,再一步一步地发展到天山遁-天地否,就做到了同声相应,同类相从和同声相应都是与时偕行的结果。

在易经八卦之中,东北所对应的卦象为艮卦,“东北丧朋,乃终有庆”,东北丧朋是天位的艮的丧朋,也就是“冥豫成”的时候,已经到了“战胜以丧礼处之”的时候,此时已经完成了“来章有庆誉”,为什么谈到丧礼?“战胜以丧礼处之”的对象是“杀人之众”,也就是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以悲哀泣之”就可以“哀者胜矣”,而进入到天山遁-天地否中,“杀人之众”就再也不能反行到人位了,丧礼之后人位上就没有了车循环和山地剥,所以东北丧朋的意义是“冥豫成”之后的自我节制,“来章”代表着兵甲的归藏,后就可以进入到了唯用震为雷中,于是人位上就有了仁义和礼乐,“乃终有庆”。

《说卦传》谈到了东北:“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泽水困发展到了“于臲卼”时没有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就结束了孚乃利用禴,万物就在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中发展到了冥豫成,所以谓之“万物之所成”;而“终而所成始也”指的是在“劳谦,君子有终”中发展到了冥豫成,又在“有渝”的心法之下进入到“夬履”中,因为已经完成了“归而逋”,所以可以“失德而后仁”,也就是离开泽天夬而直接进入到泽雷随的有喜中,虽然在泽天夬中出现了“自我致戎”,可是正因为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而可以直接进入到泽雷随中,所以“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失仁而后义”是在泽雷随的仁之后进入到泽风大过的义中,而“失义而后礼”则是在泽风大过的义之后发展到雷山小过的礼中;礼是“忠信之薄”,“忠信之薄”也就是从水山蹇的来反发展到坎为水,坎为水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就会进入到泽水困的乱中,所以礼也是“乱之首”,水火既济中的“初吉终乱”就是因为进入到礼乐中。

在玄德中的发展的起因都是因为“壮于前趾”,造成了“壮于頄”,而产生了从道德仁义发展到礼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前识者”,“前识者”都是因为道离开了天位的艮而开出的纷华盛丽的“道之华”,与此同时也是“愚之始”,所以必须在来反时完成“去彼取此”,也就是告公用圭的转型,保全了天位的大中的羊和人位的大中的鱼,若烹小鲜般地完成“袭明”,告公用圭就可以局限于知临-甘临,随后就自动归藏于天,到了“袭明”这一步就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就大成了,得道了,“故曰成言乎艮”,所以乱不是无头苍蝇般地乱撞,而是目的明确地完成成言乎艮。

《说卦传》对“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所作的描述实际上是针对《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所作的诠释,作者留下了“终而所成始也”作为关联的线索,始本来是车循环中的始治,见道之后的始就是玄德通往天雷无妄的不言之教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