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夷微

道德经第十四章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日微。”与第十章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丽不宰,是谓玄德。”前后呼应,只是顺序不同,“视之不见,名曰夷”是天泽履之后进入到夬履,即在泽水困中“为而不恃”,“听之不闻,名曰希”是告公用圭的“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中了无音声,即在山水蒙中“生而不有”,“搏之不得,名日微”是水山蹇的来反所造成的匪躬,即在坎为水中“长丽不宰”,所以《河上公章句》将第十四章定名为《赞玄》,泽水困、山水蒙和坎为水是玄德三相,希腊神话中的三相女神赫卡忒所代表的三相就是玄德三相,希夷微犹在孚乃利用禴中。

后人以“希夷”代表虚寂玄妙,清静无为,任其自然,事实上“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致指的是至临,诘是问罪穷治,从有言治理到吉,因为经历了山地剥,所以无法发展到天位的艮,所以无法获致天山遁时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吉,三者在习坎的作用之下都无法穷治,所以谓之“此三者不可致诘”,由于三者都还没有达到自然的境界,必须在车循环中“混而为一”,才能“复归于无物”,进入到了天地否时才有自然。

震为雷是白,在车循环中“其上不皦”,山火贲的白贲不能皦白如月,也就是不能得月;用拯马壮之后就“其下不昧”,不宁方来时震为雷与士一起进入到车循环,就无法进入到三昧中;在车循环中震为雷被用于用拯马壮,被己的绳索缠绕成为车循环中的日,到了雷地豫时已经成为天地否的前身,丹就不可以反行入口,所以“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时就进入到了用冥中,混混沌沌,如在柜中,所以是“无状之状”,士闷声不响地完成了反归于娣,由豫时从劳谦中牵出大象,人位的艮中就没有了物,所以是“无物之象”,此时冥冥渺渺,恍恍惚惚,所以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是玄德的特性,因为有玄,玄是积极向人位发展的力量,就在其羽可用为仪的心法之下从风天小畜进入到水天需中,在水天需中“迎之不见其首”;在“旅即次”时“怀其资,得童仆”,人位上所有的力量都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火山旅-艮为山在薰心时发展到了山地剥,正因为玄德中有山地剥,以至于在有疾的高度反行,所以必须完成善复,“复归于无物”时就“随之不见其后”了,

“执古之道”指的是士能够成为天风姤中的“古之善为士者”,古之善为士者是能够掌握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者,所以能浊以静之徐清”,可以在“羸豕孚蹢躅”之后,能够藉着利御寇的力量“以御今之有”,意味着已经从利己转入到有厉,具备了通过回天之门的力量,可以藉着地雷复将孚乃利用禴的有为转入天地否的无为中,而完成善复。

古之善为士者“能知古始”,始是车循环的始治,也就是“能安以动之徐生”,能在天泽履时进入到夬履中,而进入到车循环,完成了用说桎楛,又能在地雷复的素履往中完成了善复,脱离了利用祭祀,玄德有来有往,既可以“入于穴,不速之客三人来”,而且可以进入到天地否的胜中,避免了“往不胜为咎”,兼具大道和天道,所以玄德可以称为“道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