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道指的是大道,“大道甚夷”,大道是山泽损中告公用圭所积累的贝用在无将大车中,因为有贝,正是“财货有余”的时节,而“富贵则类”,也就是告公用圭被用在山地剥,山地剥之后发展到“同人”的高度,在“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之后再进入到夬履中,就进入到了兑为泽,和兑中的震为雷再度被用于来反,所以就会一直在泽水困中“同类相从”,“同类相从”实际上是在“王臣蹇蹇”中,王和臣一直在泽水困中相濡以沫,这就是孟子在《梁惠王》中所谓的“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的时候,因为一直在兑为泽时转入泽水困的力量中,兑为泽中的天位的坎具有孚于剥的特性,下士闻道时就会带来山地剥的效果,以至于反复地“同类相从”。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人指的是人位的震,和兑中的震为雷被用于来反时,可以发展到告公用圭,而导致大道甚夷,在中行之后将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时将好爵转化成为好遁,这个时候也需要人位的震,人位的震能够从利己变成有厉,就可以完成好遁,人位的离和坎中子都可以进入到好遁中,径是径直,也就是进入到了直的力量中,在直的力量中完成善复,就从“正复为奇”转化成为“善复为妖”,“善复为妖”是因为在天地否时进入到夬履中,兑为泽时转入泽水困,一直发展到“心行灭处,言语道断”,才结束同类相从。
信闻佛法的在家出家者必须受持三聚净戒,三聚净戒含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一切恶无不断,一切善无不修,一切众无不度,在受持大乘三聚净戒的时候,必须以释迦牟尼佛、文殊师利佛和弥勒佛为师,大道因为可以发展到“同人”的高度,所以以释迦牟尼佛为师,此时也是“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高度,已经在文殊师利佛所代表的天泽履中,所以以文殊师利佛为师,又因为进入到夬履时在兑为泽的力量中,兑为泽是弥勒佛所代表的力量,所以必须以弥勒佛为师,才能将至临转换为咸临,咸临是对自己的约束,“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咸临的本质是知临,就可以避免让大道成为盗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