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孚不终

易经对神的境界的着力甚深,深知神门中的陷阱重重,追求神的境界往往带来反效果,在泽地萃中我们就可以看得到里面极端的变化,与此同时在泽地萃中我们可以从绵绵密密的说明中感受到易经作者苦口婆心的叮咛,非常细腻地说明了里面的转折,俯身为众神之阶。

泽地萃是王假有庙的时空,庙是神的庙,实际上泽地萃是神的庙,天位的田是神的田,也就是神的力量之源,有孚不终实际上是有孚神终,在神的境界中,终是在泽水困与兑为泽之间两级摆荡,

乱字是天位的一和天位的离的两只手一上一下地拉扯结合在一起的两个自我意识,这是夜间的地水师的效果,在两个自我意识之间还有一个人位的坎在割解、隔离两个自我意识,另外一个天位的坎则在旁边伺机而动,很显然天位的一试图恢复意识觉醒,并且把自己与牲口分开,这就是引,也就是藉着一个坎把人隔离开来,萃是意识障碍的状态,始终在这两种状态之中变来变去。

泽地萃的引的心法在人位的坎中,而兑为泽的引兑则是在天位的艮中,已经成功地藉着一个坎把人的自我意识搁置在天位的艮中,所以泽地萃的时间点在兑为泽之前,泽地萃是在离化过程中将人的自我意识推送到天位的艮中的整理,也就是进入天山遁之前的整理功夫,如果不是在这个时间点,那么就不可能达到引的效果,这叫做一步登天,二丨伴一屮的大发利市才能够发展到天山遁的层次,泽地萃是登天之阶。

为什么要一步登天?因为才不会坠入神门的陷阱,没有在天位的艮中建立丮,就无法形成天位的离的自我加持,即使最平常的自我加持也会变成问题之源,一用力就会进入到未的模式之中,造成了全身性的阻抗,只有把二丨伴一屮推送到了天位的艮中,才真正地进入到了神的境界,到了泽火革的高度时,天位的一的往必须小吝,这个时候的往已经是三度入睡,不要用力,才可以避免积累过多的能量,就不会出现高强度的嗜睡,早晨醒来才能够神清气爽。

萃有位是泽地萃在天位的心法,萃有位的位是人和天位的大的分立,方法就是藉着引的心法来达到隔离的目的,这就是天山遁中的嘉遁的嘉中的人天分判的效果,在引和嘉的心法作用之下才有位,在离化过程中泽火革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人在这个时候往往无法顺利地起床,根本无法与高强度的嗜睡对抗,所以再次入睡,再醒来就是天山遁的状态,这个时期的睡眠时间会比较长,不是因为偷懒,而是因为引的心法需要另外一个时间段来完成推送,如果没有小吝的功夫,那么就成为豕化。

另外一种做法则是泽天夬的壮于頄,壮于頄中的九指的是我仇有疾中的九,如果把人的自我意识留在人位的艮中,就会造成有凶的结果,也就是风泽中孚的破散,这是藉着风泽中孚的破散来消陨人的自我意识,所以才有引和嘉的心法,引和嘉的心法虽然比较耗时,睡眠的时间为之延长,不过,飞鸟所遗之音的消陨效果远比风泽中孚的破散要低,神的境界是要藉着力量千变万化,达到最高的境界,必须避免心智和力量的破散,才有这样的可能。

萃如嗟如中的如的存在意味着处于离的力量之中,可是萃的存在意味着两个自我意识都在意识障碍之中,而且嗟如是大耋之嗟的效果,让身心处于涣散疲劳的状态,并没有办法发挥天位的离的自我加持的效果,所以无攸利。

王假有庙的庙字中的朝字是屮、日、屮、坎之合,两两相合可以变化出来山天大畜、天山遁、水天需、天水讼、山水蒙、水山蹇、泽天夬、天泽履、如果再加上天位的离,那么变化的范围就更广了,所以天位的田可以建立神的境界,神的境界是变化万千的境界,可是如果把艮的力量抑制住了,没有山的变化,那么就只能够在兑为泽和泽水困之间摆荡,力量的变化大大地受到了限制,要想追求神的境界就不能抑制天位的艮,而且进入到了神的境界时就会产生厥宗噬肤或是臀无肤的心法,甚至薰心的心法,目的在打破天位的田的限制。

进入到了神的境界之后,打破了天位的兑的限制,有孚不终就得以从兑为泽与泽水困之间的变化发展成为火凤鼎与火泽睽之间的变化,加入了天位的离的自我加持,变化的范围就广了。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