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是折其右肱的产物,离为火的双向加持中自然就会造成折其右肱,所以《庄子·大宗师》说:“孰能相与无相与。”谁能在天地往来相与的时候不会造成折其右肱的结果?折其右肱之后就在山泽损中“连与成朋”,与通举,两只羽手和人位的离共同抬起的意思,与也有赐予的意思,与是山泽损中人位的艮被“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在山火贲的力量中被举到天位的艮中,来誉的时候必须将两个结合在一起的匕先推送到天位的艮中,完成四时之见,主人才能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的人位的震中。
“善胜敌者,不与”,说明了“与善仁”的宗旨是为了在地雷复的力量中进入到天地否的胜中,并且胜敌,敌是商兑的力量,商兑是至临所引起的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中行之后就“得敌”了,商中的八就变成了敌中的十,意味着商兑进入到了孚乃利用禴中,成为了孚兑,将和兑中的震为雷用于来反,当告公用圭的力量进入到人位的艮中时就成为来兑,所以来兑也具有来反的性质,商兑不同于引兑,引兑是知临所引起的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可以在孚兑完成了孚于剥之后时在有厉的力量中而成天山遁,所以敌是至临,至临可以形成车循环,也可以发展成为山地剥,就无法进入到天雷无妄中,要能够善胜敌而进入到天地否的胜中就不能有与,也就是不能有山地剥。
与善仁则是在善复之后进入到天雷无妄-风雷益中的唯用震为雷的仁中,孚乃利用禴的祭祀是不仁的,因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只有到了“大道废”了之后才“有仁义”,因为仁者人也,只有天雷无妄的人位的震才能称为人,与善仁的宗旨就是完成善复,而进入到天雷无妄,所有的圣人都是反车循环和反山地剥者,因为只要有车循环和山地剥,就没有仁。
“孝悌者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善事父母,在力量中的孝是坎中子不再成为干母之蛊,当坎中子不再成为干母之蛊,自然也就不会成为干父之蛊,悌是能够将心反归于娣,反归于娣时就完成了三星在天,才能进入到天雷无妄-风雷益的仁中,仁者人也,只有在天雷无妄的人位的震中才能行仁,要进入到天雷无妄的人位的震中就不能有离,因此必须将人位的艮中的两个匕所结合而成的与推送到天位的艮中,完成了天山遁,在孝悌中已经一并完成了此事,所以孝悌是仁之本与。
七善都必须把握不争的原则,不争才能不与,“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反过来说,与是争的结果,争就无法进入到天地否的胜中,“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就是无为,才能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天下,这个时候就“天下莫能与之争”了,一方面没有了商兑所带来的至临,另外一方面盈满在人位的艮中的力量都已经归藏于天,没有了车循环,所以“知足不辱”,同时已经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所以“知止不殆”,而没有了抑制的力量,与就恢复成为目,而在善复时得以完成了天山遁,于是天雷无妄的天下中没有莫夜有戎、没有黄能、没有与,没有之(已经止了),没有争,因为已经完成了“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所以“天下莫能与之争”,如果解释成为没有任何人能够与之相争,那么就没有看到不争的内涵,差一点味道。